我学会了一门手艺三年级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我那勤劳的母亲总是在说,她小时候,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早就开始干各种活了。我便问道:“那你什么都会吗?”妈妈笑了笑,说:“那倒不至于,但是多多少少也是会一些的。”我认为这是妈妈太谦虚了,对于我这个懒惰的女儿来说,母亲那双手就是勤快且能干的。
母亲的视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过穿针引线这种活还是信手拈来。
冬天来临之际,母亲便会搬来一把椅子,把装满棉线的袋子放在一边,开始织起毛衣。小时候,我对这无声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我实在是搞不懂,为何只用两根长签、一团棉线就可以织成一件毛衣,一条棉裤,一双棉鞋。那时的我,也总是搬来一张小凳子,静静地坐在妈妈身旁,看她一针一线织着。令我惊奇的是,妈妈还可以完全不看手上的签子就可以织好一大段,在我看来,那时的她,是有神力的人,现在也是如此。
去年冬天,妈妈开始织起棉鞋来,她给我织了双非常漂亮的。我把它带到学校,在寝室里炫耀着;“这是我妈给我织的!怎么样?厉害吧!”那双鞋子特别暖和,一穿上,我冰冷的脚就马上热了。是因为那冬日的阳光太烈了吗?是因为那是经过了母亲的双手?还是因为那夜里炽热的灯光……我不知道,我应该知道!
那天大扫除的时候,妈妈从木箱里翻出一大堆我以前的旧衣物,全是她织的。妈妈慢吞吞地把衣服一件一件装进袋子里,眼里似乎有些不舍。我说:“别扔了吧!”“嗯?”妈妈盯着手里的衣服看了良久,然后绽开了微笑,“好!”衣服便一件一件整整齐齐被放进了那个木箱。
现在,母亲很少再织衣服或别的什么了,只是那些她给我织的,我舍不得扔,她更舍不得扔。不管它们再怎么占地方,也让它们在那里堆着。毕竟,那其中包含着我的整个童年!
【第二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南瓜冬瓜小雨花,王婆卖瓜自家夸。”这是我编的广告词,今天就来夸一夸我那做菜的高超手艺吧。
我最爱吃的就是炒鸡蛋饼了。首先,把鸡蛋拿出来,一个个娇小的鸡蛋像一个个小小的行星一样,静静的躺在那里。我先把那一个个“行星”打碎,放在碗里,那清脆的破裂声不时在耳边回荡,似乎在弹奏一首曲子,这曲子就应该叫做《美食交响曲》对吧?
你听,那细面与蛋液交融的景色,好像玻璃池被雪花浇盖,十分的壮观;那黄中透白,白中又好似透着青色的蛋液进入油锅时,不时地有油滴在里面蹦来蹦去,一股子香味便迎面而来。
当蛋液与油锅快要融合在一起时,再用厨房“神器”——大宝铲(其实就是锅铲)来回翻炒,使油锅与鸡蛋液融合得更加透彻一些,让事先投进去的葱花与半成品的鸡蛋饼合到一起,使鸡蛋的清香在葱花的渲染下散发出更加美味与不可抵挡的香气。
不一会儿,在时间的推磨中,鸡蛋饼就新鲜出炉了。我还觉得缺些什么,就把西红柿切小块与鸡蛋饼配合,一道老少皆吃的美味就出现了。
我是一个小厨师,烹饪本领强,我先把那鸡蛋饼做的很美味。”怎么样,我的手艺不错吧?
【第三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江海小记者来到了南通大学美术学院的扎染教室学习我们家乡最负盛名的非遗文化——扎染。
一踏进教室大门,我就看见右边教室里有两个大哥哥正在煮一盆染料水,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染布需要这么烫的染料吗?”
左边教室里的老师正拿起一块非常漂亮的扎染布开始讲解,那块布上有太阳形状、竖条形、菱形、树叶形。染上去的颜色有深有浅,图案有虚有实,整块布看上去非常精美,令人赞叹不已!
老师接下来给我们作了圆形扎染和竖条形扎染示范,基本操作不外乎先扎后洗、染色、洗去浮色,我感觉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老师的讲解也为我解开了疑惑:染料加水煮沸是为了更好地着色!
我拿起一块白棉布,开始设计起来:两边圆形,中间和两边用竖条纹隔开。可我做第一个圆形扎染时就遇上了困难。我左手拎起棉布、理顺,右手拿绳子距顶部4厘米处打结。接下来就是简单地把绳子依次往上绕,可是一会儿就松掉了。我用身体压住布的下角,两只手操作还是不行!这时我只能眼巴巴地求助老师了。老师和我一起,一人扯绳子一头,两个人一齐用力,绳子就这样一道道被牢牢捆在布条上!
当我把其他的圆形、竖条纹全部扎好,我感觉我的手可真疼啊!等所有步骤都完工,我看到的是一幅漂亮的扎染布:边缘黄色,两边各一个圆形呈内蓝外绿的放射状,白色弯曲的竖条纹间隔开两个圆。再瞧瞧我的手:上面不经意间染了一些染料。可是,当我捧着我染的布,觉得它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件作品!
在这个难忘的六一,我还学会了一门手艺,真好!
【第四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前几日路过平江路,遇到一位买豆腐花的老奶奶。于是便抱着尝试的心理买了一碗。一碗下肚,咂咂嘴。虽说犹意未尽,但总与记忆中的味道差了些。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天。因为每当这时,会有买豆腐花的老爷爷从村东头骑过来,高声吆喝:“豆腐脑,豆腐脑嘞!”每次我听到这苍老的叫卖声,便急忙拉着奶奶拿着碗,去买豆腐脑。
“小朋友,又买来毛豆腐脑啦!”
“嗯!”我努力踮起脚,好让碗放在车上。
“好咧。拿好,小心别烫着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豆腐脑端在我手里,轻轻的来回吹着。豆腐脑在碗中轻轻颤动着,些许的葱花和香菜在上面漂着。我端着这碗豆腐脑,就像端着整个世界。
看着这碗豆腐脑,我的脑中忽然闪现出一副画面:
房子已经很老了,窗户上的报纸早已泛黄,些许的冷风从破洞中吹进来。一位老人站在一个铁锅前,苍老如枯树枝般的手正紧握住一把勺子,费力的来回搅拌着,没转几下便要停下来,急促的喘几口气,再换另一只手搅拌。等烧好后,老人在吧豆腐脑放入一个大碗中静置,等成型后,再往上面撒上葱花、蒜末、香菜碎末等。老人长吁一口气,拿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望着已经做好的豆腐脑,嘴角隐约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笑意。
吃完后,我抬头看了看奶奶又看了看车上的豆腐脑。在一旁和奶奶聊家常的老爷爷就笑着问“吃完了,还想要吗?”“要!”于是,老爷爷又给我盛了大半碗。正当奶奶给钱时,老爷爷却一把推回去,“不就半碗豆腐脑嘛,又不知值个钱,还给什么钱呐。”说罢,也不顾奶奶的再三推辞,骑车向下个村子,叫卖声不觉。
如今,现在买豆腐脑的人都是为了钱而豆腐脑,而不是为了豆腐脑而豆腐脑。它们早已被城市给“污染”了,再也找不到那种令我感动的味道了,再也找不出那种手艺了。
我忽然觉得有些伤感,哪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国特色食物渐渐的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水饺、冰糖葫芦、年糕……难道这些手艺都消失了吗?
希望这些手艺能真正地传承下去!
【第五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一根、两根、三根大约手指头粗细的小竹条在太爷爷手中欢快地起舞,太爷爷的手粗糙,似松树皮,却灵活而娴熟,有些似母亲在用两根银色镀边的铁签子织毛衣,一来一回很似有趣。
后院儿的斜对角是邻居家的小竹林,自家的粮食、工具、菜交换着用也没什么事。这小竹林不大,大概有两三个方正的八仙桌那么大吧!但长的却是很密,九十颗该是有的。长年翠绿,长的挺高壮的。每次看到电视中有大熊猫出现,就赶紧喊“太爷爷你抓只熊猫回来吧,反正后面有一大片竹子呢”?明明不大,那时看来不知怎地好像几百亩似的。太爷爷总是乐着他那张黝黑却不失阳刚气质的脸。笑的眼角绽开了几丝似优美花般的皱纹。“大熊猫啊!伲这几家人家不还要做小竹篮了吗?送给了熊,那咱家每年都被你弄坏几个筛子竹篮的,还得了?乖啦啊,囡囡!”
没有见过爷爷砍过竹子,每次等我去时就只剩下几大根坎好现成的了,一根大竹子大约有是四五个我那么高,为了方便,爷爷总帮着太爷爷用那勾刺(锯子),一段段据开,那勾刺挺重,用绿色麻绳串着一排尖锐的刺,上面则是用木头固定好,试了试,怎么提也提不动。为了找些活干,就搬些句号的竹块儿递到太爷爷手中,由太爷爷将其放在厚厚的木桩上,举起笨重的斧头,说时迟,那时快“嘭”一声,只见那可怜的的竹块被劈成了竹片。好奇心促使我又想试试,两只小手吃力地握住斧头,用力,抬起,一挥,力是用足了,只不过……斧子陷进了木桩中,可是把太爷爷急的皱弯了眉,生怕划到了我的手。随后自然是少不了一昂劈开的竹片削成竹条,也许是多年的经验吧,每个竹条像是量过的一样,拇指按住斧子边缘瞄准一点,不!好像都不需要面准一样,也能削得整整齐齐,都是一厘米,不差一分不差一毫爷爷坐在低的红色小板凳上,左手一个,右手一根带着厚厚的老花眼镜,时不时拉远些距离,观察,眯着本就多褶皱的脸变得更加明显。背后则是摆着多年的来的成就,几个新鲜出炉的小竹篮和几年前早已褪得已不见竹色的筛子。
构词还在,只不过是变老了,变得黒旧不堪了,爷爷时不时把它们从西边的农具堆里找出来磨一磨,只是举几个呢柴火,再也没有据过清新靓丽的竹子了,太爷爷如今也大大不如前了,竹篮那仅剩的竹篮也成了回忆,一直挂在太爷爷房里的木头横梁上,积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手艺,如今的手艺不再是从前的手艺,手艺在这几年间变成了手机的艺术。还望真正的手艺不被淡忘它的艺术吧!
【第六篇:我学会了一门手艺】
有些人的青春漂浮在空气中的音符当中,有些人的青春在径直的红色跑道上划过;有些人的青春穿梭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关于我,我对那些充满灵动的青春无动于衷,紧紧烙印在手艺的每个细节,每个感觉,我的青春因手艺而不同。
第一个传授给我这些手艺的人是我的爷爷,他传授给我最非同寻常的手艺,就是打造的技术。在他的指导下我用尽全力搅拌好炭泥,涂扶在一根铁柱上,放进火炉,不停的翻动,看着爷爷坚定的眼神,我所掌握的手艺得到了他的认可,把烧红的铁柱取出并敲打,火星四溅,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用心去体会每一锤敲打下去的力度,体会每一下敲打使刀身发生的形变。我心想:我的青春因打刀手艺而不同。
最近爱上了射箭,便开始制作挑选木料,走到大山中寻找合适的木头,放在柜子里面长时间阴干,待干透后用刨子刨成薄木片,用环氧树脂将木片与玻片粘合在一起。放在重物上在压上一个星期,终于显露出了外形,打开台灯,拿起桌边的锉,一点点打磨出大致的外形,手拿砂继续打磨,渐渐摩擦产生的热量透过砂纸传导到手心,轻轻抚摸弓把,已变得很光滑,接下来拿出绸带不断摩擦,木弓渐渐显出了夺目的光泽。手握弓把,用力弯曲,将弦牵在弓鞘的两端,将弓挂在展柜上,我的青春因制弓手艺而不同。
由上到下的扫视展柜,因为磨刀我对传统手艺有了崇敬,因为制弓,我的青春懂得漫长的等待,因为精密焊接的电路我的青春充满智慧与逻辑,因为制作逼真的静态模型我的青春懂得操控细节。
我的青春因手艺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