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话端午三年级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粽叶飘香话端午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一个满腹爱国情怀的大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欲绝,跳入汩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罗江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这一天就成了我国的习俗,就正式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叶,米和粽绳,用他们来包香喷喷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放在锅中煮,煮五个小时之以上,就可以尽情享用了!还可以放些糖,味道更美味。
妈妈给把香喷喷的粽子放在一个个的碗里,天哪!光闻味道我就非常满足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最大的,解开它纤细的粽绳,扒开它那一层层绿油油的粽叶,看到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粽肉,撒上那甜滋滋的白糖,一囗咬下去,天哪!真是妙不可言,我的心都跟着陶醉了!
今天早晨,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漂亮的五彩绳,然后亲手戴在我们手腕上,哈哈,真好看!虽然我和弟弟己经戴上了,但是,只戴一个怎么行呢?嘿嘿!我们趁妈妈不在,拿出剪刀,把五彩绳剪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手腕上,脚腕上都戴上了五彩绳,连家里的娃娃都给戴上了。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感谢屈原,没有你就沒有我们的端午节!你放心,祖国安好,山河犹在。
【第二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走在街上,又闻到了悠悠的粽叶香,终于又到端午节啦!
我喜欢端午节,也喜欢端午节的粽子,而在我的心里,对端午节也有一个特别的记忆。
其实以前每次过端午节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天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可以吃到绿豆糕。几年前的一天,也是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我看见妈妈买了很多大的叶子,洗干净后用清水泡着,另有一盆装了很多泡胀的糯米,妈妈在桌边剪了一堆很长的绳子系在椅背上,我好奇地走了过去,问妈妈在干吗?妈妈说她要为我包粽子吃。
只见妈妈拿了两片叶子把它们一折,形成漏斗状握在手里,开始往里面装糯米;填满漏斗后将剩下的叶子把装了糯米的部分包起来,来来回回折了一次后,妈妈很麻利地把椅背上的绳子将粽子捆扎起来,紧紧地系上结,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粽子就展现出来。
看见妈妈灵活地包着粽子,就好像变魔法一样,我开始佩服妈妈了,因为我觉得那个粽子太漂亮了,而妈妈包起来却非常轻松。妈妈看见我羡慕的样子,说:“你也可以包啊!”“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包吗?”妈妈笑了,然后开始手把手教我包粽子。一开始我根本就握不紧,常常一装糯米就漏掉了,然后好不容易装进去了,却无法在合适的位置系上绳子,这样一个粽子就容易松散开来……
妈妈看到了我的沮丧,她说:“饼子这么圆,油条那么长,看事容易做事难啊,但你只要多包几个一定能行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成型了;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结实了;慢慢地,我的绳子能系在最合适的地方了!我开心了,觉得包粽子一点都不难了。这时候我无意中看了看妈妈,我看见妈妈脸上有一种幸福的神情,妈妈淡淡地笑着,我知道妈妈在为我高兴,但我更觉得妈妈是因为我和她一起在包粽子而高兴。这时我闻到了粽叶淡淡的香味,我的心里也涌起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
现在我们已经不包粽子了,可每到端午节,我都特别喜欢吃粽子。因为对我而言,端午节总有一个我特别的记忆:我喜欢的是粽叶那淡淡的香味,那种香味让我想到那个和妈妈包粽子的午后,让我想到和妈妈一起什么都不说慢慢包着粽子的幸福!
【第三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各种活动——赛龙舟,挂艾草菖蒲,戴五彩线,喝雄黄酒,吃粽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
一大早,妈妈就着手准备包粽子了,我在旁边给她打下手。首先,妈妈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这个时间我和妈妈把粽叶洗干净,把火腿和蜜饯切成丁。一小时后,把糯米和花生里面的水倒掉,然后把火腿和蜜饯一起倒进去,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两只手上下翻转,把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刚才拌好的食材放进去,再把斗状尾部的粽叶往回折,盖住米,用细绳缠绕并绑好。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大约两个小时后,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直接放进锅里煮。我守着灶台,闻着飘散出来的阵阵粽香,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约一小时左右,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粽叶,露出白里透红的粽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红红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看麦子黄了,端午节又到了,小朋友们,赶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吧!
【第四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窗外的蝉鸣已经宣告了夏季交响曲的开始,偶尔的“龙舟水”带不走些许燥热。然而最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端午的,还要数那一丝丝甜腻的粽叶香。
传说,当年屈原悲愤投入汨罗江之后,当地尊敬他的老百姓悲痛无比,纷纷用荷叶包了糯米,丢入江中,以求河中的鱼儿不去食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粽子来由。所以,当我们打开这个荷叶包之时,不应带有几分尊敬的感情吗?品食粽子之时眼前依稀可见汨罗江的怒涛,似乎可听到屈原无力救国的悲哀呐喊。
小心翼翼撕下粽叶,把粽子整个剥出,当我轻轻咬下那一小口糯米时,味蕾顷刻倒戈,臣服于这美味中———软糯的舒适感充盈了口腔,本应寡淡的糯米也被粽叶的清香所包裹,馋得让人恨不得一口吞下。油香的蛋黄、肥亮的猪肉在糯米的层层包围中也不显得腻,反倒有一股奇香。再加上屈原的传说,让人浮想联翩,肃然起敬。使这美味不那么轻浮,有历史的那种厚重。
如今端午时分,市面上的粽也变得繁多错杂。自然我也买了一两个尝尝鲜———美味是美味,只不过少了一股熟悉的气息———团圆。我们都渴望一大家人盘在桌旁,有说有笑地享受“天伦之乐”。
如果没有团圆,再味美的粽子也吃得怅然若失。如今的端午节味道变淡,天各一方的人们吃下的粽子,或许有几分思念的感觉,让它更意味悠长……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粽的滋味已经远远超出了本身的香甜。它的美味与意味,将成为我永远铭记的宝藏。它就像一条悠长的小溪,在端午节里回荡着,揉进了多少人的思念与团圆……
【第五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清晨,天携着雾还蒙蒙亮,厨房却早已飘来粽香,碧绿的粽叶夹着淡淡而悠远的清香扑面而来,渐渐与窗外吹来的丝丝微风融为一体,我大口大口吮吸着这沁人心脾的气味,忘却了作业的压迫,更放下了面对考试的紧张。
我走出房间,伸了个懒腰,是呀,该放松放松了呢。看着家人兴致勃勃的围绕着粽子先生展开了忙碌,你来准备材料,我来做个指导。妈妈转过头,甜甜地笑着说:“女儿,快来包粽子呀!”我也不禁参与了进去。首先,妈妈先轻轻地把手放到粽叶下,再慢慢把粽叶卷起来,但我注意到粽叶的顶必须包得尖尖的,然后再把两片粽叶对折,最后放上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最后把粽子用丝线绑紧。看着妈妈如行云流水般的手法,一气呵成,我目瞪口呆。
我也要自己试试,摊开粽叶要放进糯米,本想把粽叶对折包起来,却不小心下手太重,导致粽子先生散架了,看到马上就要包成功的粽子散了,急得我直跺脚。再看看姐姐,虽不算太好但也算成型了,加油,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鼓气。渐渐地,我不像之前盲目的尝试,而是在一旁认真看着,吸取经验。几次的失败,多少的汗水终于都凝聚成几个圆滚滚的粽子……
香喷喷的粽子刚出炉。母亲嘱咐我说:“孩子,先别着急,先把奶奶请过来,她一个人多孤单呀。”“哦”,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奶奶终于来了。看着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有说有笑,我却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个粽子,剥开墨绿色的粽叶,隐约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这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更为隐隐约约糯米的妩媚多情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轻轻的咬着糯米团。粽子香便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滑嫩的红枣也在我口中默默绽放香味。“嗯,丝滑黏稠之间却甜而不腻,清香环绕,回味无穷呀!”我大声评论道。家人们再也忍受不住美食的诱惑了,也纷纷加入了消灭粽子的行列。你一个我一个,开始了扫荡……
在欢声笑语中,在和煦微风中,伴着淡淡的粽叶清香,伴着浓浓的团圆之乐,伴着美美的包粽之时,这,才是端午啊!
【第六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滚滚汨罗江,一位千古诗人满腔悲愤吐露壮志豪情,激起后人的是无尽的敬佩和惋惜,上千年的积淀,对他无法倾诉的感情已经逐渐升华为一种特有的中华文化,回旋在汨罗江上方。
六岁端午那年,第一次看见清澈的水中浸泡着的绿得发亮的粽叶,微风吹起的层层涟漪将粽叶的纹理衬托得愈发细腻灵动。粽叶的翡翠绿和诱人的叶香让每一个品尝者都与大自然拉近了距离,轻轻拨开粽叶,被包裹着的沉闷已久的糯米香立即冲破阻碍,得到了一瞬间的完全释放。仔细品味着粽子,那时年幼的我还只是迷恋于它的味道,认为粽子不仅仅是满足人食欲的东西,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八岁端午那年,再次与粽子相遇,与当年相比,清香不减。每个城市的各家各户都张罗着这买粽叶,那揉搓糯米,热闹却有序地包着粽子,那醉人的清香连着每人的热情窜满了每个地方,那时逐渐成长的我对粽子也有了一种依赖感,认为粽子更是一种风俗,一种邻里间的交流。
十二岁端午那年,我和爷爷一起包着粽子。那是我第一次抚摸粽叶,细如蚕丝的纹理记录了每一片粽叶存在的年轮,舀上糯米,小心翼翼地装在勺子状的粽叶中,再紧紧用绳子扎牢,连着满满的情感放在蒸锅里等待它的成熟。在等待的过程中,听着爷爷向我讲述粽子背后的文化意义,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屈原这个永久叱咤风云的英雄。一心为国倾尽全身才华只为搏国家一世太平,这样忠心的他却不为君主重用,最终只好用自己的生命表明志向。如此的爱国诗人也难怪数千年来无论条件有多艰苦,家家户户始终不变包粽子以纪念他的习惯。望着蒸锅冒出的腾腾热气如同屈原的那颗爱国赤子心,此时的我再次为粽子的内涵所折服,认为它除了表面的岁月积淀,更是一种连时间也磨灭不去的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也是无数炎黄子孙对屈原的无尽敬佩和惋惜,那是一种令天地也不禁为之动容的文化情感。
如今,十七岁的我仍然坚守着每过端午必吃粽子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文学的熏陶,现在文学素养逐渐趋向成熟的我,通过《离骚》的洗礼更能懂得屈原当时“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悲痛复杂心境以及如粽叶般纯洁忠贞刚烈的性格,也更能深刻地理解后人对于屈原那强大的信仰。我现在仅能做的就是把对屈原那种永恒的情感寄托在粽子上,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努力的传承下去,让这种独特的文化情感发挥精神力量永远维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意。
几千年前,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悲愤跳江以表爱国赤子心;几千年后,我捧粽子将对屈原的情感化为一种文化底蕴随粽叶的清香回旋在汨罗江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