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蝉二年级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树上的蝉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树上的蝉】
生命需要自由
偶然一个恬静的午后,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慵懒地洒下,书被镀上了一层金边,闪闪熠熠的,心中正百无聊赖之际,一片独特的文章映入眼帘。
细腻的文字写了一只小鸟和一个男孩。男孩特别想拥有两只小鸟。终于,他如愿得到了。他悉心照料这两只小鸟,可是一个失误,一只小鸟飞离了,停在大树上,引吭高歌。男孩望树兴叹,疼爱他的姥姥不忍,替他想了个法子,用网罩住了那只鸟,可男孩看到那在筐中挣扎的鸟儿,心里却涌出了淡淡的失落。多年后,他才明白了那份失落真正的原因。因为,它在树上,是那样的快乐。
似曾相识的经历牵引起了那段充满惆怅的回忆。
明媚的春光笼罩了一地,生命的气息愈渐浓郁。我与父亲出去游玩赏春,不觉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只有三四棵葱翠的吊兰和一片青青芳草,吊兰带着坚韧的气息,它们的叶片是泛深绿色的,是野吊兰独有的风采,我有些看呆了,变央求父亲替我挖一株回去,父亲面上带了些犹豫,禁不住我软磨硬泡,他最终答应了:“好吧。”
一株吊兰被移至家中,放在了景观盆中,我用心呵护着它,查阅了各种资料,浇水,施肥,暖阳,细雨,它生命力顽强,一直茁壮地成长着,可是无意间,我却惊讶地发现,它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它的枝叶越来越茂盛,层层密密地蔓延开去。茎不再粗糙,变得柔软,服帖地下垂,叶柔如丝绸,素雅的花纹装点着它们,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着,舞动着,阳光洒下,投下几抹不规则的倩影。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恍惚间感觉它成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弱不禁风,不复曾经的坚韧,心中似乎有什么被触动了。
再后来,再后来……已经记不清了,现在的阳台上,再没有它的身影,就像曾经,不再野性。
总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了所谓的拥有而硬生生地剥夺了原本美好的自由。鸟儿为自由高歌,鱼儿为自由欢游,花儿为自由盛放。自由,本神圣,生命,需要自由,拥有自由的生命才能以不同的方式绽放精彩!
【第二篇:树上的蝉】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世界名著,但是它的没一个章节都充满着个性与创新。它就会是《树上的小屋》,它的作者是加拿大的吉恩·布克。
它的大致内容是:克丽丝坐在一棵古老的枫树上的一个小屋,向外眺望到的一处鬼宅。有一天一个冒充是这处鬼宅的继承人莉娜的人来到克丽丝的家中,来与克丽丝的继母一起卖鬼宅里的东西,可她的种种举动应起了克丽丝和她朋友的注意,在她们的调查下,她们认为莉娜想要私吞一辆老爷车,可拍卖会那天莉娜却带走了克丽丝的弟弟,在警察的调查下一切都得到了解释,这莉娜原来是克丽丝继母的前夫的夫人,目的是带走克丽丝的弟弟,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克丽丝的弟弟格连也找到了。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是:格连被警察找到后,克丽丝的房间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被格连弄乱,她也十分担心弟弟是不是受到了伤害,但她把纪念册拿出来后,一切又回复正常了,因为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生酱。在这里可以看出克丽丝虽然平时十分讨厌弟弟乱翻她的东西,但是可能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弟弟出事后是多么关心他、多么爱自己的弟弟,也许爱就是这样虽然自己平时嘴上不说,但是在自己真正关心的人出事后,才会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爱他们。所以平时就要关心他们,让他们知道你的爱。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格连回来后,克丽丝跟她父亲吵了一架,并说:“你一点都不爱我只爱我的弟弟。”父亲听完后,一把抱住克丽丝并对她说:“我一直都爱着你,只是最近期末考试还有你和你弟弟的事让我烦躁,可我的确一直是爱着你的。”是啊,我们的父亲母亲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可能用一种你不理解的方式去爱你,他们有时也会对你生气(但是你一定说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不要因此认为他们是不爱你的,所以,一定要关心、尊重他们。
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许多东西,比如对朋友不能有一些不满、嫉妒,因为他们是你朋友。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本书最后的亲情,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第三篇:树上的蝉】
每到夏天,是蝉叫的最厉害的时候。
只要是非常热的天气,蝉声就叫的最欢,它们仿佛就是喜欢这种热天气。如果突然没有了蝉声,你倒会觉得更凉爽,只有当蝉叫的时侯,你就会感觉到很闷,特别是在午睡的时候。据说,蝉的生命很短暂,也许是它在这炎热的夏天,“尽情歌唱”原因吧,虽然这种声音没有音乐那么好听,但它们仍然不停地歌唱,享受这短暂的生命。
有一次,我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蝉的幼崽,我把它放回盒子里,然后拿回去细细观察,我发现我每次用手指摸它的肚子,它都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它只有在亮出才会叫,在暗处会安静的趴在那里。我把它们放回树上,让它享受这生命的时光,不一会儿,叽叽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我现在觉得它们的声音比以前更加美妙动听。
【第四篇:树上的蝉】
秋去冬来,是四季的交替。斗转星移,是自然的规律,事过境迁,却不是人为的目的。湛蓝的天空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它们是那样青翠,充满生机与活力。树是生命的一种象征,是活力的体现、青春的气息。
小时候,我和朋友一起种下了一颗“回忆树”。这棵树绿叶葱葱,径挺得直直的,枝条盘绕着,形成了几兄弟似的一团,看上去特惹人喜爱。
记得我和我的朋友种下这棵小树时,每一个人都许下了一个愿。他们都认为小树一定能给他们实现美丽的梦想。可小树毕竟是树,它不能理想化,不能通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渐渐地长大了。
我对小树许了一个心愿,并且作好一首短小的诗。或许作的诗不好,但我仍然现在还记得:“小树径儿直,树枝蓬松松。待到何年时,我的理想成。”
自从我对小树许下了愿,我就奋发努力。不管事情是多么艰难,我都会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地去面对。
小树渐渐地长大了。一次,我在学校受了气,原因呢?分数考差了。老师严历地批评了我,等回到家,父母知道了成绩,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让我措手不及,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淌。我一面流泪一面把错误的题改正了过来。委屈心理实在承受不了,我一下子便想到和朋友栽的小树。我迅速地跑到了小树旁,泪如泉涌。它似乎也明白了,它也想为我流泪,一阵风吹过,好象小树也为我的痛苦而难过。
岁月匆匆地流逝,不留一丝痕迹,可是在小树身上却留下了难以挽回的伤痕。记得一年冬天,我和小伙伴一起玩烙铁。我和小朋友打赌,谁用烙铁烙的树越多,就算赢了。我是个淘气的孩子,事事都想争胜,可是这一回的“赢”却给我带来了终生的“憾”。
兴奋过头的我,虽然表面“胜”了,但是实质上我输了,彻底的输了,输得连一点人性都没了。我们把烧得红通通的烙铁,慢慢地伸向每一颗树,就如同刽子手杀人一般残酷无情。烙铁一到树皮上,树皮立刻就流出一股液体,就如同泪水一般,我们残暴的笑着。我的性情变得残忍了。
此后,它不能像小时那样挺拔,那样威风。那样惹人喜爱,他的身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是我无知的记载。
上了初中,我学习更多的知识,我能明白小树在我烙它时,它为什么会流泪,因为那是植物的液质。随着我学的知识的增多,我更加的忏悔,我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无知。
时间在一步一步地推移,我越来越多的明白做事情若不想它的后果会,是多么的严重。我领悟到了一点真谛:“做事情不能任性格,若让自己的性格主宰自己,而不能用思想去主宰自己,那将有一片黑暗等待着你。”
我种的小树已很大了,它身上的一道烙迹却时常烙印在我的心里,我会用它来时时告诫自己,凡事都应该多想后果而为之,不要再做傻事。我应为我所做的事负责。虽然我不能重新为我栽的小树换一身装束,可我绝不会再去伤害它,把它弄得体无完肤。
天空依然湛蓝如洗,我仍然站在天空下,对着已长大的小树,默默地许下心愿,为小树祈祷,我的记忆如思想的潮水一步一步地冲击着我,推拉着我。我举目投向长得枝繁叶茂的小树,脑里的回忆时时鼓励着我,让我知错就改,不再幼稚可笑。
【第五篇:树上的蝉】
读卡尔维诺的书,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想阅读这本《树上的男爵》,是因为王小波是这位最富有创作才能,最有趣的意大利著名寓言式作家的忠实粉丝,又盛誉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为完美作品。究竟这本书吸引人的魅力在何处?
《树上的男爵》为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与《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卡尔维诺说,他想使它们成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而《树上的男爵》的故事中就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就是通过个人的自主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简单来说,就是人如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柯希莫男爵,从十二岁跳到树上到六十五岁双脚从未接触过地面哪怕一步,他一辈子生活在树上,捕猎、阅读、恋爱、与人们交往、击退强盗和野狼的袭击等等,甚至组织领导革命。“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卡尔维诺笔下的柯希莫男爵就是这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疏离人群并不意味着避世隐居式的生活,而男爵跳到树上之后,反而能够让自己与更多的人交往,获得更广阔的天地。离得太近,往往让我们无法看清现实。男爵选择自己的方式过一生,坚持自己独特的理想个性,即使地下的人们难以理解这些古怪的行为,包括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是选择下树,而是消失在越来越高的天空之上。
“许多年来,我为一些连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树上。”这就是男爵一生的执着与荣耀。
【第六篇:树上的蝉】
小时候习惯只用眼睛看事。邻居家那个总喜欢捏自己脸的姐姐,虽然总会时不时给糖吃,但记着的大都是对其“粗鲁”行为的厌烦。再比如说那个玩具店的老头,每次光顾他总是会笑着和气地聊几句,即使那是每个来他店里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的,却还是认为老头挺好的,和爷爷一样。这样的想法都是基于简单的了解与片面的评判。
长大了更多的是受其他人的影响。当别人都听着同样的歌曲,会回去也听一次;当别人都讨论同样的漫画,会回去也买一本;当别人都做出同样的结论,会理所当然地认同……就这样附和着他们,混进集体中,不想因为自己的不随大众而显得格格不入,于是伪装成其中一员。
再大些,虽然还不知道会变得如何,看看周边的大人,虽然没有了小孩子的稚气,但是看眼前的世界,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亦或是戴上有色眼镜。多了一份冷淡,多了一丝怀疑。
《怦然心动》里的男女主角,亦是如此。女孩盲目地喜欢着男孩,即使她对爱的理解仅仅是因为对方明亮的眼睛以及亮丽的外表,男孩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女孩,却因为朋友对女孩的误会和偏见,一起附和着朋友对女孩的诋毁。这不正是我们都犯过的错误吗,讨厌那些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哪怕起本质并不差。一味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即便自己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当小女孩最终发现自己对男孩的喜欢不过是建立在外表上时,男孩也能真诚对女孩表达心意,而不再担心其他人的看法时,这些都是长大的标志和迹象。结局当然是HappyEnding,女孩子接受了男孩的歉意,一起种下梧桐树……
电影的内容清新、明亮,但是很多人经历了孩童、少年这两个阶段后,却并不能像男女主角一样,改掉那些“片面”、“附和”、“偏执”。于是都变成了普通的成年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确保对自己有利无害之后才会进行,曾今执着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可以继续坚持。只剩下麻木的心排斥、抗拒着寒酸、贫穷的事物。更像是把自己禁锢在小小的笼子里,隔着冰冷的铁栏,嘲笑着贴着“异类”标签的人,其实真正的异类是自己……
坚持自己内心最初的想法,亦或是做到全面、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就如同应该坐在树的顶端,而不是和其他人一起站在树下抬头仰望,然后什么也没看到,默然离去。因为:
你永远不能站在树下,而企图也能看到树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