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之行二年级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景德镇之行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景德镇之行】
今天是个大晴天,在景德镇的上空,太阳正用它火辣辣的阳光晒着大地。我们夏令营的孩子们要去学习拉坯。
老师告诉我们,拉坯是做瓷器正式开始的第一步,并且演示给我们看。先把专门做瓷器的高岭土(黏土)放在一个会旋转的平台上,然后接通电源,平台开始匀速旋转,右手用大拇指把泥块的中心压下去,左手轻轻护着泥块。比如说做碗,如果想让碗的口子大一些,只要用食指轻轻放在碗边往外压,随着平台的旋转,碗口就越来越大了。如果想让口子小,只要两只手抱住碗口轻轻向内压就行了。
我想做一个杯子,于是我把大拇指压在泥块上面,随着平台不停地旋转,口子越变越大,越变越深,光滑的坯体在我手中“溜”过,像泥鳅一样滑。我觉得杯子已经足够深了,便开始修理外形。这时我的手越来越干,我赶紧往手上洒了一些水。水可以让手变得湿润,帮助我们减少手和坯的摩擦力,但是水一旦放得太多,坯体就会软掉,甚至塌掉。我先把不平整的瓶口修平,然后拿起海绵吸干了杯底的水。等我的杯子全部完工了,变成一件出色的坯体后,老师要把我的坯取下来。先把平台速度放慢,老师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快速在平台上一刮,就切断了坯体和平台的连接,这样坯体就可以取下来了。
接着,我又做了好几个东西,有杯子、茶叶罐、花瓶和碗。做茶叶罐和做杯子基本相同,因为出来游学前爸爸叫妈妈买几个好看又实用的茶叶罐回来,但我想,我做的茶叶罐虽然不怎么精美,但爸爸一定更喜欢我亲手做的。
拉坯课结束了,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荡漾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成就感。我们的作品要经过老师的精细修整、上釉、烧制,才能完成。我多期待看到我的成品啊!
【第二篇:景德镇之行】
暑假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最有趣的,还是景德镇一游。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姑姑一家到了景德镇,一下高速公路,就看到街路边的灯都是用陶瓷做的,瞧!说她是陶瓷之都,还真是名副其实,果然与别处不大一样!我真想亲眼看看,这陶瓷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一路上我既兴奋又好奇,心想:“这个博物馆会是什么样的,里面有没有游乐场啊?会有些什么东西?”一连串的小问号,使我对这个博物馆更加向往……
我们首先到了制作陶瓷的作坊里,工人师傅将揉好的白泥,立在一个地下是圆盘,上面是木架的地方,用长长的竹竿,不停地让圆盘转动起来,当圆盘转得飞快的时候,将双手夹着白泥,用大拇指捏着白泥,白泥上面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洞,渐渐地,一个碗的初坯形成了,师傅又将碗的初坯,修得更漂亮,就放在架子上晾晒。我也照着师傅的样子,做了一个小瓶,看着简单,自己做起来还真是有点难,瞧吧,我做的这个小瓶是“歪”的!即便如此,师傅还笑眯眯的说:“小朋友,你真棒!”看把我乐的……师傅还说,等干了后,就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一个完完整整的瓶子就做好了,放到窑子烧制就可以用了。哇,太神奇了!工人师傅真厉害!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古窑、瓷器展览区、御窑厂遗址……时间过得真快,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真舍不得走!
景德镇,我爱您!有机会,我还再来!
【第三篇:景德镇之行】
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西景德镇游玩。
到了景德镇,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龙虎山。一大早,我们乘坐观光车到了竹筏码头,我坐在竹筏上看见河两岸的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像弥勒佛,有的像断头乌龟,还有的像历尽沧桑的老人头像……坐在竹筏中,我看了惊心动魄的“升棺表演”,就是仿效古人把棺材用绳子吊上悬崖峭壁,再放进悬崖洞里,看得我是胆战心惊。同时,我也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接着我们上了岸,又参观了“正一观”和“太上清宫”,在那里我领略了中国独有的道教文化。
景德镇的瓷器是闻名于世的,所以到了江西就必须去看看这些有名的陶瓷艺术。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民俗博览馆,那里展览的陶瓷,有些薄如纸,有些白如玉,一件件作品都极其精致,令我叹为观止。
景德镇真是个好地方,因为瓷器,它被世人所知;因为美景,它令我们流连忘返!
【第四篇:景德镇之行】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瓷都”之美誉。星期六,我们研学来到了这座名城,一睹了景德镇陶瓷的魅力。
“景德镇”因何叫“景德镇”呢?回来刚进家门就被爸爸问住了我。“景德镇原名叫‘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命进御之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崇尚,著行中国,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久而久之,景德镇由代称转正,成为正式的行政地名。又一说是皇帝偏爱景德镇陶瓷,龙颜大悦时,赐名景德镇,其查无史料记载,不可信。”爸爸述说了一遍,要求我查阅资料,去伪求真。
我们到了景德镇后,按照老师事先编好的小组顺序排好队,跟着导游进入了浮梁县。
首先,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天工开物》和一些制作瓷器的视频后,对这些工匠的手艺十分惊叹,也领悟到了景德镇陶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深意了。导游还告诉我们每个精美的陶瓷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做成,我们不禁对这些工匠肃然起敬。
然后,我们亲手体验了陶瓷胚子的制作工艺,把瓷土和成湿泥后放到机器上,再调整机器的速度,就可以动手对陶瓷胚子进行塑型。大家七手八脚地制作了起来,其中制作了不少较为美观的瓷器胚子。虽然大家身上到处都沾满了泥水,但体验制作陶瓷胚子的过程依然兴趣十足。
我们还用画笔蘸着颜料在盘子上画了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画,其中还真有不少“抽象派”和“现实派”等作品哦。还有人模仿梵高的《星空》画了“印象派”的画作,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真像一个个小画家。
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欣赏了不少精美的陶瓷和泥人。一些同学在参观的时候看到人像就学起人像的动作来;有些同学装模作样地对着佛像拜了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还有同学在博物馆里玩起了捉迷藏,因博物馆很大,十分难找到目标,玩得真是开心。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就坐着大巴返回,一路上,大家都在回忆和探讨着此次景德镇之旅,这真是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第五篇:景德镇之行】
一心的向往驱使着一路的车。今天,我们达到的目的地是中国最土的一个城市——景德镇。
景德镇的陶瓷名天下。这里的陶瓷各种各样。做工手法独特,最有名的属窑变。制料品种繁多,有紫砂,官窑等等。
这里的人都很土里土气。此土非俗,此土已经超俗。他们土出了个性,土出了名气,土出了财富!生意经,家家都会念。
各店铺老板热情好客,来此购买的人也不在少数。店内杯具,餐具,茶具,用具不计其数。创意独特!
石桌石凳不稀奇。陶桌陶凳以及一条陶瓷狗。将“土”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店铺门口,坐立着一只牧羊犬,不吃不喝不闹。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各位游客。咋一看,好一条名犬!仔细一看,才发现乃是陶瓷工艺。据店主介绍,此工艺品成功的吓过了不少人。由此可见,仿真程度有多!
来了就要消费,千克不变的王道!我挑选着杯具。这是为啥呢?因为本人对奶茶情有独钟!好看的杯子才能存托出本尊的高尚品味。
眼前的杯子千姿百态。上面的图案也是各种花样层出不齐。可以根据个人品味和个人爱好挑选。我望着前头柜子上的杯子,不知买哪个好。
店主上前,告诉我辨好与坏的杯子。在杯中加点水,手掌张开向上,将杯子放到手心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沾点水,沿着杯口来回划过声音越清脆,品质越高。
原来如此。然后我就拿了个杯子付了钱,在夕阳的伴随下,带着一脸的满足,回家了。
【第六篇:景德镇之行】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要回爸爸老家湖北过春节,回去之前爸爸就告诉我,老家和江西省交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春节假期去参观一下举世闻名的“瓷都”。我特别兴奋,提前在网上先查了一下有关信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素有“瓷都”之称,在英文中,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瓷器”的单词是“china”,这足见瓷器代表着中国,代表着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明代开始,官府在景德镇设置专为生产御器的官窑,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我好期待能早日去亲眼目睹一下这个世界闻名的“瓷都”。
终于在大年初二,爸爸妈妈安排好了去景德镇的行程。虽然才刚刚立春,但春的气息已经完全笼罩着大地,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一边感受着这清爽的春天气息,我的心情也像这充满活力的春季一样剧烈跳动。
一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下了高速的出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独特的青花瓷的路灯,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瓷都”,所有的电线杆都是用青花瓷做成的,上面还印着八个大字“大气成景厚道立镇”。爸爸告诉我,这八个大字代表景德镇的精神,“大气成景”是指景德镇千年传承的制瓷工艺所生产的盖世瓷器,让景德镇成为天下向往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厚道立镇”寓意景德镇人优秀品质泽育人和物,体现出的悦和亲仁、求实尚美的精神。听完爸爸讲的这些,我虽然似懂非懂,但我也被中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到了景德镇后,要去参观的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它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刚到景区门口,我完全被眼前的如画风景所吸引,碧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湖中倒映着湖边的丛林和小屋,没有喧嚣,没有吵杂,连微风都不忍打扰这样的画面。虽然来的游客特别多,但大家都怕打扰了这份宁静的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生怕破坏了它,空气中弥漫着的只有春天暖暖的气息。
爸爸为了让我不虚此行,能够详细地了解中国传统的古窑和瓷器文化,还专门请了一个景区讲解的姐姐,我们在讲解姐姐引导下,正式开始了对古窑民俗博览园的参观。
讲解员姐姐带我们去参观了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平时我们在家吃饭喝水用的瓷碗和瓷杯子,已经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随处可见,但可我从来没想过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今天我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一下青花瓷器的“成长过程”。
讲解员姐姐告诉我,制作陶瓷有七十二道工序,而第一道叫“拉坯”,是器物雏形制作,它是工人师傅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一个专门的设备上,这个设备叫“胚车“,随着胚车转动,师傅完全靠着自己娴熟的经验和技术,用手拉出想要瓷器的形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老爷爷的手,一团泥,放在转动胚车上,一转眼便成了一个碗的形状,真是太神奇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瓷器在这些能工巧匠的爷爷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变出来,我简直是看呆了!
瓷器的雏形制作好以后,为了让瓷器的大小形状均匀,就有了这个印胚的过程,印胚前将瓷器晾至半干,然后再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关于晾晒的时间也很有考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质地,不同的气候,晾晒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太干了,定不了形状,易碎,而太湿了,瓷器容易变形。我不由自主的佩服起古代的工匠们,他们完全凭借自己的智慧,靠他们勤劳的双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后能生产出震惊世界的中国瓷器。
瓷器的形状定了以后,就是对瓷器的精工细作,有两步工艺:“利坯”和“挖足”。
利坯也称“修坯”,顾名思义就是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所以,利坯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讲解员姐姐说,这些师傅都不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都是按照他们的经验,手感,敲击的声音进行判断是否合适,一般至少要经过20年的操作和训练,才能够完全掌握这门技术。我不由得想到,瓷器能代表中国,这真的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对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工艺就是“晒坯”、“刻花”和“施釉”,就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干以后,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经施釉后进窑烧造。我们平时看到瓷器上各种漂亮的花纹,都是工匠艺人们完全手工绘制出来的。
紧接着的工序就是把陶瓷制品装入一种特殊的焙烧容器中,这个容器的专业名叫“匣钵”,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有专门的技师,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了解了瓷器的整个生产工艺,才知道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件小瓷器,就像我们平时在家里吃饭用的瓷碗,看似普通,原来它也是经过了这么多的工艺工序才能被我们所使用。看到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的瓷器,我体会到了瓷器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