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与浮躁高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给您整理了6篇宁静与浮躁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宁静与浮躁】
记忆的长河滚滚而去,冲淡了许多往事,而那件令我惭愧、后悔的事,却始终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怎么也抹不掉。
那是四年级的一次年纪统考,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心想:我成绩向来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次考试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一定能一举夺魁的!也许是我太过于得意,竟没有听监考老师在说些什么。考试时间到了,老师一反常态,竟发给我们一人两张试卷。当时我并没有在意,随手拿起一张试卷匆匆忙忙做了起来。“11的平方是121,12的平方——”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一整张数学试卷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答案了。我正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想起父母和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试卷做完后要细心检查。”便不厌其烦地检查起来,可两遍下来却一无所获。我有些不耐烦了:也许我就是全对。我悠闲地靠在椅背上,四处观望。同学们有的眉头紧锁,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仿佛能从上面找到答案;有的遇到了难题抓耳挠腮,急得直跺脚;还有的仍然在埋头奋笔疾书……哈哈,看来他们都遇到了“拦路虎”,这次第一名我拿定了!我不禁做起了美梦,想着即将被老师所表扬,被同学们所羡慕,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三、四年级离考试结束时间还有一分钟,请还没有填完答题卡的考生抓紧时间。”突然想起的广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什么,答题卡?我心中掠过一丝不安。我急忙拿起另一张试卷,定睛一看,上面写着非常醒目地写着“答题卡”三个大字,难道是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我一下子慌了神,刚拿出笔,广播又响了:“三、四年级考试结束时间已到,请监考老师收交试卷……”我大惊,立即奋笔疾书起来,可时间不等人,更何况忙中出错,我忙了半天才写对一个字,老师就无情地夺走了了我的试卷。看着空白的试卷,我呆若木鸡……
考试结果出来了,毫无疑问,我承包了班级最后一名,也理所当然稳坐年级最后一名。我后悔不已。如果当时我听清老师说的话,就不会得0分;如果我当时不骄傲自大,就不会是最后一名;如果我多留心,也许我能夺得班级第一名的桂冠……可惜没有如果!
唉,没想到我如此浮躁!
【第二篇:宁静与浮躁】
我,一个消瘦的女孩,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温暖的集体,我感到很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它们是会改变的。对于我来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但是我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
从小时候懂事起,妈妈总是说我是一个做事浮躁的人,我不相信。可是,现在长大了,上了初中了,我才发现我真的是如此浮躁。
在班里,我表现得还不错,做事还算仔细,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的也很好,可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现在上初中都要住校,一开始不习惯,可后来也渐渐的习惯了,我在班里最好的朋友就是小玲,我们关系一直很好,形影不离的,吃饭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就连睡觉也在一张床上,渐渐地我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我了。
那天,我们两个回到宿舍,我感觉好累,洗漱完后,我们便上床睡觉了,恰巧铺到一半时,灯灭了,由于我看不见,踩到了小玲,她很生气,说了我几句,我当时正想跟她说对不起,听到她的话,我没压住自己的火气,就回了她几句,她也不甘示弱,我们就先这样吵了起来,我不让她,她也不让我,同学们都劝架,我不想把事情闹大,就睡觉了。天亮后,我们也没有理对方,收拾完东西就各自去了教室了,那种感觉挺怪的。
到了中午,我想和她道个歉,同学之间闹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嘛,我下定了决心,跟我的朋友道歉,可她又把水洒在我身上,当时我真是气急败坏,又吵了起来。这次说话过后,那一星期我们真的再也没说过话,不过终究是场小矛盾嘛,星期日下午来到学校一样又在一起说笑,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浮躁,如果不改掉这个缺点,以后可能还会伤害到其他的人。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如果你有什么缺点,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改掉哦,不然受伤害的人就是你自己!
【第三篇:宁静与浮躁】
习惯了吃完晚饭就回到教学楼,驻足于五楼的过道,在夕阳的余晖中享受渔舟唱晚的风情。教室的前面是水,前面的前面还是水。不是喜欢鱼的生机,而是痴迷于那浮着几叶小舟的江面与天相合的画面,依稀地在山与水之间再点缀些小房子。
然而,这份宁静何去何从呢?早上从6点10分开始忙碌,辗转于匆匆的脚步间,走啊走啊,就失去了新鲜感;挤啊挤啊,便习惯于绷着神经,带着惨淡经营的执着,埋头于课桌上。
于是渐渐学会从聒噪变成缄默,却不是宁静,缄默时时常发呆,怀念与好友一起的时光。那些没心没肺的笑声,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楼梯上的追逐打闹,那些为了除去体育课后的热量而讲的冷笑话。那些的那些,是我们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浮躁的慰籍。打开这些尚未泛黄的温暖,嘴角早已不经意地牵动。
现在的浮躁,却像一只沉睡的雄狮潜藏在心里,又或者是因为太累了太疲倦了而无法爆发。无奈地揉揉右手中指上因为握笔而生成的老茧,起来的活动无非是伸伸懒腰扭扭发酸的脖子。为了节省时间有时独来独往;面对朋友纵使有千言万语却因不知从何说起而索性选择不说了。都说是长大了安静了,但我明白,那不是真正的宁静。
真正的宁静是可以释然的,从复杂的现实关系中找到一片净土,或是在回寝室的路上看一下路边树上的叶子的纹路,或是什么都不想地发呆,回看旧照片,哪怕只是一盏茶的时间,给快节奏的生活一个喘息的机会;给带上太久坚强的面具一个释怀的休息。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娓娓道来,肖邦的夜曲在冥冥混沌中勾勒出越发清晰的马托邦式的梦想。即使桃花源只有武陵人见到过,但我们总有臆想中的桃花源与精神原乡。
庆幸的是,我有这样一个时间,从冗长的课文中逃离出来,采撷一块空地供自己遁脱。楼下的路灯已经亮了,匆匆走过的人影越拉越长。
【第四篇:宁静与浮躁】
行走在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你与我一样感到,纵使夜色再黑,湖面再平静,都无法平静我们狂躁不安的心。我们很浮躁,我们的世界很浮躁,先人们安逸闲适的心境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社会越发展,人心越浮躁。
因为自负,所以浮躁。太相信就是自负,自负的人最易轻举妄动。浅读三国,我认为孔明先生一生的遗憾中,对马谡的失算,肯定是浓浓的一笔。马谡太自信了,不听诸葛亮的吩咐,也不听王平的劝告,轻率地扎军在山上,最终落得被魏兵围山的局面。浮躁的心已经失去了理性,再娴熟的兵法也无法运用得法了。马谡之死,死于自信,死于浮躁。
因为不专一,所以浮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说,因为心不专一,八只脚的蟹都比不上小蚯蚓。现在的学生被逼着去学各种技艺,成日东奔西跑,看似很有收获,但最终才发现只收获了疲倦不堪。多才多艺不是错,错就错在孩子们对知识的接收缺乏主动自愿性。学的时候不能专心,也无法得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种知识被硬塞到脑子里,难怪会浮躁不安。同样是追求多才多艺,达芬奇为我们树起榜样,他学美术,学数学、建筑、生物……每一科他都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而且还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并在美术上有所建树。每件事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去做,理顺思绪,我们也就不再浮躁了。
因为耐不住寂寞,所以我们浮躁。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最近因《阿凡达》再次闪耀。据说《阿凡达》的剧本早于1986年完成,但当时的电脑技术不够发达,不足以造就他的梦想星球,于是他一等就等了20年,才有了这部伟大的《阿凡达》。20年,历尽寂寞;20年,了浮躁,把纯真留下。反观当今文化界,浮躁者比比皆是。毫无深度与价值的作品纷纷挤上书架,他们让文字失去感情,让文字只是符号。他们都是物欲横流下耐不住寂寞的人。文化人心态如此浮躁,难怪我们会觉得营养不良。
收敛过分的自信,稳住心绪,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我们就会看到褪去浮躁后更精彩的自我。
【第五篇:宁静与浮躁】
朋友,如果你丢失了某件重要物品之后,你会怎样?大喊大叫,不停寻找吗?朋友,你需要静下心来,学会告别浮躁啊。
人,总是要不断成长的,长大有很多很多的标志,而学会告别浮躁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做这件事的方法和结果,才会做得更好。
历史上关于浮躁而办坏事情的先例有太多太多了。如三国时期,刘备因失去关羽之痛,浮躁和仇恨充满了内心,不听从孔明的劝阻,在实力不足之时,执意要讨伐吴国,而使蜀国元气大伤,为后来魏国灭掉蜀国埋下了祸根。
浮躁确实是祸事中的一个重大因素啊!
如果你曾经很浮躁,那么,向昨天的自己告别吧。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着的过程,只有学会告别浮躁,学会和过去告别,才会真真正正的成熟起来,只有告别了浮躁,才会向成功更进一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佛教教义的精髓,不正是断绝一切杂念,学会告别浮躁最终才能成佛吗?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丢弃了浮躁,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命运》绝响,海涅面对四肢瘫痪,视力微弱的残忍现实,刚毅果断地放弃了浮躁,创作出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诗篇。
由此可见,告别浮躁,学会冷静思考,是面对困境最好的法宝,也是走向成功的一级台阶,更是战胜自我的一把利剑。
告别浮躁,学会告别浮躁,是成长中的一条必经之路。
【第六篇:宁静与浮躁】
如今在社会不难听到诸如拜金主义这一类名词,而这也正是社会在一大弊病,一大难题在顽疾,唯有沉潜下来才能让学术之风弥散人间心间。
如今人们总在抱怨,中国没有出现大哲学家,中国缺少伟人,而我们为何扪心自问,不去仔细想想,为何我们在社会变得如此浮躁,为何那些大师级人物越来越少。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在精神生活太空虚。
当追逐名利之风刮入人们心中,当拜金主义根植人们心底,当学术研究不再存留于人们在精神世界,中国的学术界精英便如凤毛麟角,少的令人扼腕叹息。
“于丹们”对学术肤浅在认识却被追捧为明星之见,钱钟书们的精深学问却无人问津,钱在向人们招手,于是一颗本已躁动不安的心便被金钱拽走了。于是本该沉潜,却浮躁波动。
究其根本,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名利金钱便是虚荣心的工具,为了满足那颗无底洞的虚荣心,人们便不断追求那些看似虚无的事物。名著仅读一两页,便声称已将其完全能读。那些博大精深的学术之果,仅仅挖掉一小块毛皮,尚未触及真实的果肉,便觉得一将其真谛完全领悟,一次来骗取那些并未触及学术之界的人的钱财。当私欲满足,便不再深究,自然领悟不到更深一层的学术研究。
然而,钱钟书们却始终相信:寂寞出学问,唯有守住心中为学术而不开的半亩方田,才能登之学术的巅峰。于是他们埋头,他们将心沉下,他们将一颗对学术的赤诚之心投入学术的大海,让自己在学术中游,旁人看来,他们的行为简直不可思议。那些浮躁之人看来,他们真是可笑之极,已有足够的能力去赚钱,却还在这里搞什么学术研究。然而他们才不可理喻,他们才可笑,可悲。
可是那些浅陋之人却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却是中国绝大多数所谓的学者专家。如果未来的中国学术被这些人占领,中国又该走向何方呢?
浮躁之风已刮遍社会,唯有沉潜,唯有深扎学术之根才能让学术升华,才能让中国学术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