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花高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给您整理了6篇乱世之花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乱世之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时伤事,我们所接触到的词也多是描绘孤独或是相思之苦。通过文章更让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时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眸间,尽显少女的娇羞之态;倚门窥视,却要借青梅香气掩饰自己的羞怯。寥寥几笔将李清照的少女情态勾勒地淋漓尽致。年少时的她如常人女儿家一样,天真快乐。很难相信多年之后的《声声慢》出自这样的明丽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贵,却不贪图享乐,慨叹世事。在封建社会,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注定使她孤独一生。
与“花间派”的闺怨词不同,李清照的词,前期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后期,虽凄婉黯然,却感叹国家大事。
使李清照词风变幻的因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她却没有颓废,改嫁后,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加,她将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刚烈的性情和坚持独立的人格在现代仍值得我们赞赏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的便是她清明的风骨,可奈何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线,这萤烛之光照不亮封建社会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怀大志,一介女流仍坚持独立;从她愁绪漫卷的词里溢出她超尘脱俗的品格和心灵之美。在车水马龙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绪”之美抚平了我们躁动的心。千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依稀能望见那伫立的美神,从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闻得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
【第二篇:乱世之花】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虎,沈腰潘鬓消磨,垂泪对宫娥。
在踏上囚车的这一刻,他回头望了望——这烟雨画图,故乡的山川锦绣,都将只是再无法相见的旧梦了。这如画江山,何时经过铁蹄践踏?三十年的深宫岁月,似一闪而过,只是这泪眼已滢然,再也看不清了。随着不耐烦的催促,他麻木的跨上。
现值壮年,却一夜白头。
江南燕燕温柔,莺莺娇弱,到了南唐却已是金陵王气黯然收。于是,城破人亡;于是,被封“违命候”潦倒一生。
檀香袅袅,盈盈醉人,却无法醉了他的心,却只照出他的斑斑泪痕。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不想收复国土,但现在连自己这个一国之君都被囚禁在这儿,目标如何实现?现在那江南,遍地插的都怕是宋字黄旗吧!闭上眼,不愿去看,更不愿去想。
樱花落去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突然想念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一草一木。恍惚见,那气息似近在眼前。推开房门,想询问一下,却只换来宫女的冷嘲热讽与不屑一顾。用尽全力走回房间,掩上门扉,一下就瘫软在地。那平时奢华极至的雕镂灯盏,此时看去却像他伤痕累累的心。
人生至此,心字已成灰。
不是不爱国,而是太爱,所以不能随便行动,在朝堂上,看着身着灿金的大宋皇帝端坐面前,他却行着三拜九叩大礼。那一声声清脆的声音包裹着一颗跳动的赤子之心。他深知,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江南的人民遭受灭顶之灾。所以他宁肯作茧自缚,收起羽翼,拢起蝶的羽翼,把一切撒于风中,无论外界对他的评论有多不堪。
乱世君王,多情文人,他的每一种角色似乎都笼上了阴影。一身不自保,何况国家。纵有真情浓烈似酒,覆巢之下,岂容莺莺燕燕安然眠。对于他,从来都是斥责,可谁又想过他的衷肠?
陪君醉笑三万场,不诉离觞。且落一痕淡淡墨迹,写给那些开在末世里的繁花。
【第三篇:乱世之花】
世间不只黑白两色,每一种色彩,都成为这世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好与丑陋本就是共生体,每一份美好,都是血染的乱世之花。
传说中,樱花本只有白色,是武士的鲜血将其染红,树下的尸体越多,花开得就越美、越灿烂。
这个传说或许只是传说,但樱花的美与凋零总是分不开。正如梅花的美与寒霜总是密不可分。倘若梅花在春天开放,那么那些怀古伤今,或是直叙胸臆的词作,想必也会少很多吧!与苦难并存的美丽,更能使人的灵魂为之深深震撼,原来所谓的绿叶,真的是为了鲜花而生么?
如果追忆往昔繁华,会发现那最灿烂的文化之花,往往生于乱世,不说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在乱世中孕育的。
我们都对乱世抱以偏见,却忘记了正是因为是乱世,才会有更多的自由,才允许老子能骑青牛出关,孔子能周游列国讲学,韩非能接受秦王青睐。盛世之花是温室中长大的,美丽却脆弱,只有乱世的磨砺,乱世的自由天地,才能让思想之花绚丽,不朽。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伟大在黑暗的淤泥中潜藏,伸手入淤泥,才会明白没了淤泥,伟大也无处去寻。
在最冷酷无情的战场,可有人想到,会有人性之花盛开?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两军士兵在休战时像朋友一样交谈,相互祈祷不要再开战,不要击中彼此,而军令一下,他们扣动扳机的手指,稳健而有力。
也许看着很不可思议,但陈难写给美惠子的信中的文字能让人明白一些。“他们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自己。”这封信写在陈难哥哥陈怀民与日本士兵高桥宪一的飞机毅然相撞后,而陈难在信中表达的没有人们想象的仇恨,而是对两个家庭的惋惜,对两国战争的痛恨,甚至对美惠子表达了同情。
这些是不能为今人想象的,但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冷血的背后会绽放人性之花,正是战争才让人性之花得以存在、更显夺目。
原来美好与丑陋必然共存,因丑陋而愈加美好,乱世之花,生在乱世,不曾自哀。
【第四篇:乱世之花】
听。是谁,正唱着那首悲伤地霸王别姬?仿佛是从遥远的时光深处传来,气度凝重,感情沉沉。
看。是谁在万众下意识的屏息凝神中,粉墨登场。身着五彩大宫装,头饰缀珠金凤冠,化着精致的妆容,近乎完美的演绎了西楚霸王与虞姬四面楚歌,日暮途穷的悲恸与无奈。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一不牵引着观众的目光。心若惊涛,万籁无声。
他便是我国梅派艺术的开创者,中国戏剧的一代宗师——梅兰芳。他出生于世家,自小便浸润在戏剧的浓墨之中,备受熏陶。年仅八岁便已拜师,十一岁演出,至1961年8月8日去世,对京剧的追求,至死不渝。
就是这样一个人。到了晚年,甚至是在1961年的五月,仍在演出。四周静若古刹,梅兰芳大师步伐轻盈,万众瞩目之中,缓缓上台,出演了他最后一曲经典《穆桂英挂帅》,明明是一个已进入迟暮之人,可他的眼睛依然是那样的干净清澈,仿佛流淌着一条潺潺的溪河,流光溢彩,华光不可逼视。
都言戏子最无情,可他,却偏偏在着泛泛之中,独有一颗纯正的爱国心。那时,日军占领了上海,他便杜门谢客,隐了居。可不久后,日军为了粉饰太平,妄图邀请他去巡回演出。他便以牙痛为由婉言谢绝。自此,便留起了胡子,声称“年岁大了,嗓子不好,就此退出了”只是,这一切日军都不以为意,又一次请他时,梅兰芳大师依然不愿,甚至不惜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让自己发了42度的高烧,一连数天未退,让日军就此罢休。
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梅兰芳大师,在这八年抗战中,身处逆境,却依然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这一蓄胡明志的作为,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高风亮节。
数十年对艺术的坚守,他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却创造了无限的美。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国粹经典,在现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却依然是那样的珍贵。科技愈加发达,让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不论时代如何轮转,肉体依然不堪一击,而灵魂更是荒芜。
到了未来,会去认真细品一曲国粹的人还有多少的、大多只是浮光掠影了罢?或许梅兰芳大师的那一曲曲的经典,就此停止了,留在了岁月的深深处……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叠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和衣睡去,不利朝夕……
——后记
【第五篇:乱世之花】
趁着暑假这段闲暇的时光,我看了许多电影,其中《乱世佳人》给我的感触最深。
《乱世佳人》又名《飘》,是美国女作者米切尔的成名作。这部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社会背景,其中穿插着郝思嘉(女主)与白瑞德(男主)的爱情故事。
在战争来临之前,郝思嘉是一个幸福的公主,心想着要与阿希礼结婚,但阿希礼却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虽然他也爱郝思嘉,但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与他平静快乐生活的人,这个人就是米兰妮。当战争来临后,阿希礼去当兵了,郝思嘉又不在父母身旁,只有善良的米兰妮去安抚郝思嘉那颗因战争而焦躁的心,使郝思嘉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温暖,充满爱。
在经历许许多多的困难后,米兰妮的死终于让郝思嘉明白了,他爱的是白瑞德,可是白瑞德却退出了这场爱情,离开了郝思嘉。郝思嘉回到了塔拉庄园,她相信在那片神圣的土地上,她会想到让白瑞德回来的办法。
在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远比不上郝思嘉所遇到的,但我们要学习郝思嘉面对困难的精神,因为坚强、乐观、勇敢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
【第六篇:乱世之花】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貌春松。
——曹植
她,是三国战乱时期中的一抹亮丽。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宓的芳名,在当时可是家喻户晓。作为袁熙之妻的她,在袁绍战败后被遗弃在故居中,被在院中搜查的曹操发现,虽然当时满面灰尘,头发散乱,却仍给士兵们留下了惊艳的印象。曹操当时也愣住了,连连感叹甄宓的美貌。曹操并未杀她,许是她的容貌使曹操心生怜惜,但我相信,一定是她那“三求不为己”的从容无畏震撼了曹操,当时如此有气节的女子并不多见。随后,她因曹植的才情对他心生欣赏,两人经历的相似、心志的相投使得他们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惺惺相惜。可造化弄人,她被许配给了后来当上储君的曹丕,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和不满。对经历过背叛、抛弃、洗劫和死亡的甄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全生命。
曹丕和甄宓相敬如宾,曹丕对她有爱慕之情,可她却冷淡不回应。她抚琴、吟诗作赋、读曹植的诗。她在宫中的日子很寂寞,但她却活的清闲自在。宫中勾心斗角的日子果然不适合她,宫里的妃嫔,自恃出身高贵,见她少言寡语,便有事无事找她麻烦,她也不恼。
有了曹叡之后,她便用心培养她的孩子——宫中的嫡长子。曹叡日渐长大,也十分体恤母亲。但因为曹植和她不太一般的关系使曹丕起了疑心,曹丕对她一天比一天不信任,随后,甄宓被郭照陷害,她自知与俗世不合,没有理会任何曹丕的挽留,毅然决然地饮了鸠酒。临死之前,她托孤于司马懿,要求他扶持曹叡当上太子。这份做母亲的爱子之心被包裹在她坚硬的外壳之下,细腻柔软。
我和曹公子都清清白白,若陛下不信,我便以死证明。大殿诀别之日,她这样对曹丕说。她的背影清瘦坚绝,不留有任何余地。甄宓宁可选择死也不愿被人怀疑,不愿背着不信任度过余生,她清高,她有才情,她就像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冰冷自洁,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只是可怜了甄宓,生错了时代,偏偏身处三国乱世,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最终也不过被当作挑拨曹氏二兄弟的棋子罢了。
那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清冷孤傲的甄夫人,就是那乱世里的一抹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