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想初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清明怀想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清明怀想】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明,全然没有唐朝诗人杜牧所谓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意味。
儿时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待在墓园过一整天的节日,想想都从心头涌上一股不栗而寒的感觉。可是随着年龄的推移,我细心观察,年年清明,往日喧嚣的城市竟万人空巷,而莲花山一片欢声笑语,出来踏青都涌到这里。大家都喜上眉梢,笑眼盈盈,丝毫看不出任何凄清之感,我不禁对“清明”二字感到陌生了。
母亲也一番好兴致,我一上完课,背着书包坐上车时,她便开着车直奔莲花上。我上课的地方离莲花山很近,几分钟便到了,母亲停下车,拉着我一头钻进喧闹的人群中。我又闷又热,加之说话母亲也听不见,只能踮起脚看着入口小路尽头的一番秀丽景色。春的色调不像冬日那般单一,映入眼帘,一片姹紫嫣红、绿意怏然,再走近一点,更是五彩缤纷,藏在绿叶中的粉嫩的,水灵灵的花骨朵儿,高大的树叶间蹦跳着的带黑白羽毛的鸟儿;花丛间翩翩起舞的花蝶儿,扑打着毛绒绒的翅膀……清明不只是已故之人的节日,也是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生灵们和无数的花花草草灵动的时刻。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清明才活了起来,不是吗?
莲花山的风吹过,盈动着石物,仿佛是在赞同着我的想法。
我在风中感受着自然的清凉,先前闷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
是的,自然还是活的,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是一样。
最后,我以一首诗来总结清明之感: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是白居易老先生对清明夜抒发闲适悠然之感,我想我也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活的清明。
【第二篇:清明怀想】
今年的清明没下雨,到田野中领略油菜花的风情是最惬意不过的了。
那天,我与爸妈一同来到了我儿时的“怀抱”——小丁家村。刚踩在这块充满回忆的土地上,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
那油菜花成片成堆,绿黄相应,从远处看层层叠叠,铺满了整个大地。近处,是一片片黄色的小碎花,但往深处眺望却是一片黄茫茫的,望不着边际,也算领悟到了杨万里所写的“儿童及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近看那小小的油菜花,有的垂头丧脑,像是在哀悼那些佳人的离去;有的抬头凝望,或许是在仰望天空的颜色;有的一对花靠在一起,大概是在呢喃细语着什么。
看着这一大片的油菜花,不仅让我浮想联翩。想起已逝的太奶奶曾告诉我,她与太爷爷就是因油菜花相遇,最后携手到老的。
太奶奶家很穷,太奶奶很小便干起了农活。而太爷爷家里却比较富裕,当时的太爷爷是个少见的知识分子。那天,太奶奶偷空跑到油菜地玩,看到一只白蝴蝶在上空翩翩起舞,边跑过去捉。跑着,跑着,却脚下打滑,摔了个踉跄。正在太奶奶抱怨时,一双有力的手就伸了过来,将太奶奶扶起。太奶奶先是害羞,再看到太爷爷身后那合在地上的书,确是笑太爷爷傻,笑的合不拢嘴,太爷爷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
太爷爷、太奶奶因此相遇,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走到了一起。
自从太爷爷、太奶奶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太爷爷为了维持生计便只好赶赴上海去工作。太奶奶一个人拉扯着几个孩子,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便跑去油菜地中回忆她与太爷爷的从前,甚至有时会和油菜花呢喃几句。太奶奶甚至开玩笑道:“我感觉陪我度过时间最长、最懂我心的反而不是你太爷爷,而是那遍地的油菜花。”
我轻抚着那丛丛油菜花,心中不免想起了太爷爷与太奶奶,想起他们慈祥的微笑,想起他们纯真的爱情,想起他们与油菜花的故事……
想着想着笑了,笑着笑着哭了……
【第三篇:清明怀想】
清明时节,小雨纷纷。夹杂着悲伤气息的春风翻开了湿润的泥土。前往山腰的泥路上重叠着无数的脚印。乱雨中踉跄前行的扫墓者此时的心绪随风飘远:许是落在逝者临终前的嘱托,或是飘荡到与逝者相处的日子,抑或停驻于逝者风光或颓丧的生前,又或许在喟叹斯人远去,转眼已是他年……
此时,我站在十二桥烈土墓前,抬头看向墙上所雕刻的三十六名烈士。这次,我不再如以前那样玩味地数人头,妄议墙上所雕刻的画像怎么样。在他们肃穆的面像前,我无法自如。我的心里更多的,是油然而生的、对他们的敬意。
没错,他们就是在成都即将解放之时被反动派杀害的;没错,他们就是在1949年12月7日被敌人残害于十二桥的防空壕内。在歹毒的敌人酷刑铐问、威逼利诱下,他们坚守着组织的秘密,不受诱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正是他们的无畏、无私,鲜红的五星旗帜现如今才能够依然随风飘扬。
看!这鲜红的五星红旗,看!这片红色的、来之不易的江山——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上的!上面垂载着他们不朽的美名。正是英雄们的牺性,烈士们的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才换来如今的中国。我们要永远铭记:是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和平生活。对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目前,祖国虽然不需要我们拿起钢枪上战场,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能贪图享乐,浪费大把大把的光阴。现在,我们依然是士兵,只是我们的武器不是子弹,而是知识。我们要像烈士们那样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拼尽全力!
十二桥烈土永垂不朽!革命烈土永垂不朽!
【第四篇:清明怀想】
夕阳残照,没有斑斓的晚霞,没有昏沉的黑影。青砖色的烟云飘荡在屋顶上。眼前,又浮起坟茔上大肆蔓延的灰烟,飞舞着不曾燃尽的纸屑。
正值清明,我和家人上了山。穿过曲折的小径,只见几个坟立在山间。坟上堆着土块,挂着灯笼。斑驳的青石板上点着白痕,镌刻着时间的寸息。我帮着打扫了坟前的枯草落叶,点起三炷香。风,几乎是不动的,烟很小,轻轻地歪向一旁。这静谧的山谷里闻不到烟味。很快,烧起了冥币,那大团的烟直直地升起,夹着纸的碎末。黑白的颜色,飞向另一个世界。远远地看,那近旁的枝叶交错,像座桥,像坟下的人去往的桥。
一切都很静。爷爷的坟恰好在没有阳光的阴影里,挂着盏灯笼。触摸爷爷坟前的青石碑,好像古老的钟声鸣在心底。我在等,等这长久的寂静消失。回去的路上,听奶奶叙说那个时代的故事。那个时代很苦。爷爷砍柴卖钱养活一家人。她说,有一次,砍完树天就黑了,下山的路有六十里,二十几人困在山里,没有米。奶奶用两条新做的裤子跟人家换了十斤米,就着没油没盐的菜熬了过来。下山的时候,她一个人守着物品,硬生生饿了三顿饭。那时候在江西。
在宁波的日子更苦。她给别人做工,把木头锯成盆状。下雪的日子,她得从几里外走到工作的地方。奶奶还说,她靠着卖炒饭的钱供两个儿子上学。一卖又是十年。第八个年头的时候,爷爷走了,她一个人在夏日里卖冰棍,一天卖十八元,拿出十元给上高中的儿子……
此刻,迟暮老人倚在门旁,盯着手中的绳线,做着手工活。零星光斑洒在她的身上,带着些许萧瑟凄凉,些许苦难悲怆。但也许,更多的是那徐徐而来的迟暮之感,更多了些从容平和的味道。
【第五篇:清明怀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漫漫的哀思,悠悠的伤怀,在这压抑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后面,定是一片荒凉的坟冢,为这凄清的节日披上一层伤感而又销魂的外衣。
小时候,很喜欢清明。因为村不远处有座山,所以每逢清明,冒着蒙蒙丝雨,与爸爸一同登山,一路的欢笑。那时的我,并未体味到清明的忧伤,而是感受到了群人爬山的兴奋与欢乐。
渐渐,长大了。我对清明的感觉变了,变得愈加亲切与稳重。清明时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我同样爬山,不过,如今的我已不是“踏青”,更多的是敬畏。我站在山顶,仰望苍穹,春风化雨,淋浴着我祭奠先祖的心魂。我心中的清明啊,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民族魂。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迈;蒙蒙细雨,倾诉的不是激情,是悲伤,是哀恸,是为了我们心中的清明。一个民族留传的文化,一个民族奏响的悲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这是清明的装束,是中华民族忠贞的色彩。没有春节的声声爆竹,没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没有元宵佳节的张灯结彩。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的应是燃灰,是香熏,是泪水,是面对苍穹最真挚、最诚恳、最动人的祷告和祈福。
我心中的清明,属于精忠报国的岳飞,属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属于赤胆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开拓与进取是不尽的动力;三十功名,家与民族是不灭的挂怀。
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芬芳。浩浩五千年的中国史卷,蕴涵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精髓,而清明节,正是这些精髓的书签,精致、典雅。
历史的长卷铺开,无限延伸……,社会进步着,清明节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
窗外,清明的雨缠绵,春雨无声地润着细物,也无声地润着我的心房。
我站在民族先祖的坟前,敬上一炷清香,呐喊一声,唤起人们对那清明、对忠魂的纪念!
【第六篇:清明怀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一早天就阴沉沉的,刮着冷风,空中还飘起了零星的小雨,按照惯例,我们一大家子人约好一起去给太爷爷太奶奶扫墓。
路上,我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清明时节总是雨纷纷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个时候巧逢冬去春来,冷暖空气交汇,就形成了降雨,这种阴雨天气有时要持续长达十天半个月,所以就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说法。当然人们因为思念亲人也会伤心流泪,这也是“雨纷纷”。“那清明不是二十岁节气里的吗?怎么又是节日啊?”我又问妈妈。“清明起源于周代,原本只是一个节气,在清明前一天有一个寒食节,后来寒食节的活动:不烧火吃冷食、祭扫坟墓就延续到清明,宋元时期,清明就成了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除了扫墓纪念祖先,还会踏青春游,放风筝、蹴踘、荡秋千。清明也是唯一一个与节气合一的节日。”“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到了墓地,我们给太爷爷太奶奶摆上水果、点心等祭品,献上了鲜花。我发现妈妈的眼睛红红的,也“雨纷纷”了。雨越下越大,我们给太爷爷太奶奶献上献花,鞠躬,说了再见,在风雨中离开了。
这个清明,我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也懂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深刻含义。这真是一个不一样的清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