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初一作文650字6篇

时间:2024-07-30 23:56:49 一键复制

千里共婵娟初一作文650字6篇

千里共婵娟初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千里共婵娟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千里共婵娟】

中秋前夜,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中秋晚会。虽然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有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依然无比兴奋和激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随着这句开场口号的响起,我们的晚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是集体朗诵诗歌的“吟秋”环节。《山行》、《秋夕》、《枫桥夜泊》……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把我们带进了秋天的意境里。

最让我期待和难忘的是第二个“赏月”——才艺表演环节,因为我申报了要表演一段新疆舞。同学们的节目个个精彩纷呈:有帅气深情的吉他弹唱、有神奇有趣的魔术表演、还有低沉悠扬的大提琴演奏……第八个节目终于轮到我啦!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露出了自信开心的笑容,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当我跳到新疆舞的经典动作“扭脖子”时,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和着音乐里的鼓点帮我一起打节奏,让我越跳越有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我已经连续开了好几个夜工。每次练得汗流浃背也不愿意休息,因为妈妈说认真做事的孩子最美丽。

接下来的“望月、唱月、品月”,每个环节都让我们欣喜不已。晚会接近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中秋晚会!

【第二篇:千里共婵娟】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高处不胜寒,住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并非喜欢孤独,而是知音难觅,往往陷入孤独的囚笼罢了。但是,一旦他们遇到了知音,或心灵得到寄托,就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共鸣,打破囚笼。不但可以远离孤独,而且会让事业和生活走的更远,更绚烂。

“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知音的重要性,但伯乐并不易见,为人常因无知音而倍感孤独,甚至,导致灵感之泉日趋干涸。“高处不胜寒”,梵高曾用生命摆脱孤独,金色的向日葵,燃烧的夕阳,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最深处的呐喊。纵是绝世才华得到极致的展示,但是无知音之痛却让他经历着炼狱般的痛苦。

高寒之寂,让他悲愤,消瘦,当孤独的锋芒割下无辜的耳朵时,身体的疼痛仍无法消弭心灵上的痛楚。不久,在美丽的瓦兹河畔,在那麦穗摇曳的麦田深处,他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荡,鲜血侵染了他的身躯,染红了夕阳。孤独使一个天才自此陨落。

夫山以积高成峰,水以蓄深为谭,峰尖可摘明月,谭底可寻蛟龙。但明月几何?蛟龙几何?伟大之人何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驻足人迹罕至之处,话鲜闻之言,诚然,这样的高度常人难以企及,当伟人步入金碧辉煌的传奇殿堂时,其命运就被深深烙上“孤独”二字,而知音已然沦为奢望。

虽伟大之路看似寂寞孤独,但是,假使遇到知音,他们能迅速共鸣,激发灵感的泉眼,产生不可估量的成就,纵是高寥坚冰之所,亦可遍地春暖花开!

月色皎洁,是谁舞弄清风,把酒对影;是谁泛舟赤壁,吟赏婵娟;是谁醉后低语,不胜高寒……直言进谏,谪贬黄冈,苏子的孤独化为苦水,无处倾诉,然当他泛舟赤壁时,与山水天地互通心弦,把天地化为知音,将心中孤独御风寄与皓月,在桂宫那头,会有一知音能与他弹奏琴瑟,吟赏诗画,共剪西窗,找到心灵处的慰藉。此刻他体悟到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看淡了世俗纷扰、钟鸣鼎食,投身自然去追溯心中的“佛道”。在与天地山水畅游时,他不再感到孤独,与山水共赏明月,留下无数文学珍宝。

不胜高寒,共赏婵娟,千里马遇伯乐,可日行千里,俞伯牙会钟子期,谱高山流水,马克思识恩格斯创共产理论。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容易孤独。当其偶遇知音,则心弦拨动,畅谈天地,共赏婵娟。

【第三篇:千里共婵娟】

微微闻到点桂花的芳香,晚上的月亮一夜比一夜圆,正值九月。不错,快到中秋了,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月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这也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千里之外的游子,也会在这中秋之际赶回来与家中亲友团聚。

中秋前夕,在昆明工作的爸爸连夜回来,第二天一早便赶回老家。在老家,我的曾祖母卧病在床,只和曾祖父独自在家。见我们回来后,曾祖母淡白的脸上便多了几分喜悦的神情,精神也好转许多。不久,姑妈,小舅他们也到了……一家子齐聚一堂,除了过年,一年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呢?

过中秋,免不了吃月饼,精致的包装盒,上面绘着奔月的嫦娥,装月饼的小盒上,也画着青烟环绕的月亮,也许今晚的月会比这小盒子上的更美。折开来看,月饼是彩色的,上面印着一只玉兔,蓝色的月饼好似夜晚的天空。咬一口看,运气不错,是我最爱的芙蓉蛋黄。而妈妈则是黄色的桂花树,月饼都如此精致,夜晚的月该有多美啊!

终于熬到了夜晚。天全黑了,现在大概是九点,一家人抬着板凳,坐在屋前的小院里,屋内的曾祖母,也被推出来赏月。月,圆极了,泛着金黄的光,黑极了的天,将月亮衬托地更加皎洁。时不时撩过的鸟影。那也许是远在外的鸟儿们赶着与亲人团聚吧。院外种有许多竹,在竹与月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再厉害的画师也画不出如此美妙的水墨画。此时此刻,月亮上的嫦娥,也许在月宫中望着我们吧,能和家人团聚,她是多么羡慕啊。

第二天,爸爸便回到昆明继续工作了,我们也回家了,谁又不曾希望能日日与家人团圆呢?留守在家的老人最牵挂的就是远方的儿女了吧,但今夜的月亮依旧很圆。

【第四篇:千里共婵娟】

初初听到共享单车、共享篮球这些名词,新奇之余还有一丝感慨,叹生活便捷如此,喟科技飞快至斯。愈来愈多的非抽象事物可落落大方地共享,我眼中的盛世,大抵如此。

于是有人言这个时代是共享时代,四字概括,简明扼要。这大概是继“电子时代”这个名词后,又一个对整个浩瀚时代的定义。而略加思索,可以苟同。虽只有寥寥四字,却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它囊括的含义与给人类捎来的便捷,绝非只言片语便可以脉络清晰地呈现。

可我理解的共享时代,绝不止这些。

当你享受着当今时代共享事物的便利之时,可曾回首望一望迤逦流淌的历史长河?其实自天地混沌分崩离析,时代被开荒以来,人类已然在共享。

这时代从来都是共享时代。除却现今的诸如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书店此类的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便捷,充盈精神生活的实物共享以外,还有一些生于天地,长于自然的事物可共享。譬如,明月。

兴许我提出共享明月这个概念,你会匪夷所思,会窃窃发笑,但这的确是客观事实。月亮始终只有一个,无论天南海北,猴年马月,我们诚然都在共享同一轮皎皎月华。

东坡曾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里共婵娟——字句研磨,推敲咀嚼,某种程度上,这不就是共享的意思吗?

我的如是奇思妙想,是于一个漆黑寥落的不眠之夜里抽丝剥茧地诞生的。

更深露浓时分,仍辗转难寐。绵密如织的思念缱绻心头,它总挑夜深人静的时候寂然作祟。彼时我与挚交才因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分别,到底是怀念往昔朝夕相伴的点点滴滴。可她现已远在千里外,纵然万般思,亦无可奈何。

伏在窗沿上,我静望夜色汪洋。夜半阑珊,万家灯火已熄,惟有几盏在墨色浓郁里不甘地明灭。我百无聊赖地摊开手掌,忽而发现上面躺了一片琉璃般的月光。它逡巡于我的手心,像璀璨银河缓缓流淌。我仰首眺天空,一绺清光撕开厚重云层,洞过罅隙堪堪驻足我的掌心。

今晚,原来有月。

我不知为何倏然豁朗了起来,望着月河寥廓,我忆及前文中提到的,子瞻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间事纷繁,悲欢离合多归无法避免。可有没有,有没有一种可能,我的挚友,此刻也在望着同一轮月,思念着我?

虽然相隔千里,可我们毕竟拥有同一片苍穹,同一轮明月啊。

思及此,我已心境释然。

而这大千世界除却明月,仍有不胜枚举的可共享的自然资源,因为这奇妙的共享,才让世人之间有了温情的纽带与桥梁。

纵观古今,子瞻且不再谈,张九龄《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太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孟东野《古怨别》中写道“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李易安《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写道“共赏金尊沈绿蚁”;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份共享,无论千年前,抑或千年后,皆依然成立、存在,亘古而隽永,生生不息。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我华发苍鬓,老态龙钟,已是风烛残年。我与膝下儿孙谈及我的年代,我说我生长在一个共享时代里。而他们闻言只是风轻云淡地扬唇一笑,道,“谁不是呢!”

【第五篇:千里共婵娟】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宣兵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

【第六篇:千里共婵娟】

我总以为,月是天空的一滴泪,落下来,滴入人的眼中,悲伤的流下来。

夜是一层轻柔的黑纱,把夜里的人儿与尘世的喧嚣隔开。让人有时间抚慰伤口。明月东升,月光温柔地流泻而下,悄然地流动在安静的夜里,让人心安。让悲伤随着这份静谧的寄托去向世界的尽头,把这衷肠向那轮沉默而温柔的倾听者吐露。

我总想这样一副画面:一个月光如水的夜里,一个坐在窗边线条柔美的少女,静静的想着心事,一边轻柔着脚踝上不知原因的疼痛,一边把天空的那滴眼泪,倒影在自己像湖水一般恬淡的眼眸里,如果想到伤心处,也可能盈满的湖面经不住心潮的涌动,冲破眼眶,一发不可收拾的泛滥成灾,少女低下头,月光披在她散落的青丝上,度上一层忧伤的洁白。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襄王有意,神女无情的无奈往往让人黯然销神。好像心窝里揉进一团细沙,每一次呼吸都扯动得你苦不堪言。它撩动你心弦中最敏感的那一根,却让一曲原本阳春白雪的曲子还没到高潮,便戛然而止。它抽回自己撩动心弦的手,留你一人,这情意绵绵的天上之曲如何完成?却没办法,伊人飘去,只留下残留在风里的香。只有寄愁心于明月,千里共婵娟。

我时常会想起这些有意思的诗篇,像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多美的诗句!多忧伤的情思!那些朱颜已改的雕栏玉砌都被这弯新月钩画在了他心中。眼前,梧桐寂寞,清秋萧瑟,浓浓的思愁在这月夜发酵,而又偏偏无人倾诉这如苦海一般无尽的忧思,只能对月咏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人望而唏嘘。

我虽一直看着前人留下的白轮、桂魄,却也沉浸在自己心中的一窗皎洁里。

青春里的明月如钩如盘,阴晴圆缺刻下了难舍的情思。总是有许多说不尽的感伤,于是,没有了在月下疗伤的少女,没有了望月呻吟的少年。那些儿时的多愁善感,也在月光不断流逝的岁月里,推移到我伸手而不可及的远方,亘古不变的只是那宁静淡泊的清幽月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友情链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