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古诗词初一作文800字6篇

时间:2024-07-30 23:37:48 一键复制

爱上古诗词初一作文800字6篇

爱上古诗词初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爱上古诗词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爱上古诗词】

在我还牙牙学语之时,妈妈便读古诗给我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妈妈说,她还没读完,我便甜甜地笑起来,仿佛能听懂似的。那是我和古诗词的第一次邂逅。

于是,望子成龙的老妈就开始了对我的古诗词培养计划——《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咏鹅》……一首接一首。那时的我小,以为背古诗就是死记硬背,于是背着背着,大人们的夸奖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我开始变得烦躁,开始抗拒,古诗词的灵性就好像一树的碧叶在萧瑟的秋风中褪去了色彩。

直到三年级时,一本新书——《初中生必备古诗文61首》成了我生活中的新伙伴。“天哪——初中生?”我一连七八声惨叫,“我看得懂吗?!”“读古诗文,不分年龄!”妈妈的声音不太响,却很有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也只好打开了它。看不懂?坚持着,再试试吧!慢慢地,看出味道来了——我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写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为什么同是大国,四国要向齐国朝拜呢?细读全文,我明白了,原来是邹忌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启发了齐威王,提醒他要广进天下良言,才能使国家富强,威王照做,真使齐国强大了起来,四国当然就来朝拜啦!

原来古诗文这么有趣啊,古诗文里有各种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和言论,有杜甫三吏三别的人民之苦;有曹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壮志;有梦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清新淡泊;有诸葛亮“以告先帝之灵”的赤胆忠心!数不尽的佳句,道不尽的智慧……古诗文,好神奇!

通过古诗词,我认识了好多好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我读了会不会也成为“大人物”呀?想到这儿,我不禁窃笑起来。

再后来,背着,读着,我发现自己有了微妙的变化——

凝视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我的耳畔刮过呼呼的风和冰凉的雪。“啪、啪”,伴随着拖沓的脚步声,只见一位白发老翁在寒冷风雪中独自前行,满面尘灰,十指如炭,衣着单薄。拉车的老牛瘦得不成样子,肋骨根根显露出来,眼白微微泛黄,眼神无力,如枯槁一般。麻绳勒紧老牛的颈皮,“哞——”老牛缓缓地摇了摇身子,似乎快要倒下。身后,一车千余斤的炭压得木头轮毂“嘎吱”作响……

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好似与李白正乘着小舟畅游人生于天地之间。黄河,坚冰如铁,欲渡不能;太行山,飞雪如盖,寸步难行;即便如此,我们仍乘风破浪,在愤懑挫折中奋飞。夜,点点繁星闪烁,我与李白共眠于自由的长空之下……

这些精彩的诗句每每与我发生共鸣。以至于,我在写作中,也不经意就有古语流泻:“青如玉,叶瓣四展,若花绽时之风韵也。”俨然间,古诗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现在,每天清晨,一醒来,我都要与我的朋友,我的古诗词打个招呼——嗨,你好,古诗词!

【第二篇:爱上古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无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诗词。

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还可在紧张学习的间隙,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当时的唱法现在跃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意味。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

读古典诗词给予人的影响,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读诗词的人也许并不感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诗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有诗云:“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读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的气质之美。

我爱诵读中国的古诗词。

【第三篇:爱上古诗词】

我爱诗仙白哥的潇洒不羁,会痴迷地喊:“好帅哦!”;也喜欢杜牧之杜郎的风流多情,会挤眉弄眼:“好渣哦!”;柳先生自是不必多言;恕我直言,没爱过王维先生。

王摩诘,悄咪咪佛家弟子,“佛系诗人”,被后世尊称一声“诗佛”,古今公认艺术大师。

了解一下生平,我萌萌佛了,这也太“佛”了叭?生在乐音袅袅之家,爷爷是乐队领导,打小懂乐理,工书画,吟诗作对不在话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22岁状元及第,重阳节一诗被众考生奉为纸上宾,“此物最相思”一曲相思更是响遍长安上流社会,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他是长安城里最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状元郎,更是岐王、宁王的府上常客。365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成功啊,何以还要和我杜郎争一个风流?

可他不爱长安,长安太喧闹,配不起他的白衣清净。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前半生,9岁父亲因病去世,家奴遣尽,家产变卖,日子艰辛冷暖自知。十五岁应试赴京,少年此行当风雨半生。十七岁的重阳,纵使千人手抄,孤独又不会离开。靡靡之音唱不尽相思,却唱走了心爱的小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此后的被陷害、被冷落、被贬官、被发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好不容易捱回了家,阖家团圆,初为人父的喜悦尚未燃尽,便被一盆水浇灭——妻子因难产而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中年丧妻,老年无子,此后三十年独居,终身未娶。

我难以像评判李贺和孟浩然那样判断王先生的人生鼎盛于何时,前半生的风流倜傥是杜郎可堪比拟的,后半生的清心寡欲却是杜郎遥望不可及的。

这个男人太静了,从他的诗里,总让我这个骄躁的人害怕——被窥破心事的无处可藏,一景一物,一情一感,都太静了。哪怕是“复长啸”,也都是空灵幽远的迸发。更莫提山月竹石水,连花都是寂寂地开。一切都是空灵寂静的,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然而一切又都是永恒不朽的,令人生死两忘,万念皆寂。

可他好迷人,不知是不是这夜太黑太深,我好像爱上了这个男人,短短一个小时,堪堪数千年。而已。

他是命中注定——“维摩诘,印度高僧,没有污垢,净”,那么那不断得到的前半生与不断失去的后半生都是注定,他不曾怨过什么,他选择隐,辋川别业捐了寺庙,761年,从容写信与友人们告别,然后平静地微笑着走了。

他也曾经历过人世间的大富大贵,可他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样的男人,不仅在长安,乃至整个唐代,上下五千年,都是长身玉立、安然静谧的男神。

他让我想起那只被偷猎者屠族的白血病猩猩,纵然那蓝色大海里沉过血腥与仇恨,可那仍然盛满了相信与期待。

亲身体会过不善良,仍相信善良;亲眼见过不美好,仍自身美好。

【第四篇:爱上古诗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朵绚丽的文学奇葩。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唐诗词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也可以为我们疗伤,更是一种享受。每次出去玩,等到高高的山上去,就会想起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有了勇气。每次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想起王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感受没有事情是克服不了的,眼前困难只不过是一时的。

古代的人要是和好友送别时,总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国家惨败了,心中有许多“离愁”的情绪,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表达了诗人身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和思之切。每次走到山顶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乎万物都可以,尽收眼底。

在所有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抒情这一种。如每次心情不好时,心里特别愁时,总会说起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觉得自己跟诗人有同感。我还喜欢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还有人用这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每次读到古诗词时,我都会觉得充满了精神,这也许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第五篇:爱上古诗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题记

古诗词,如绚丽缤纷的丝绸、如悠扬婉转的乐曲。我漫步在古诗词的长河中,努力读懂他们。而他们,也陪伴着我,度过漫长岁月。

小时候,我喜欢古诗词中童真的诗句。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笔下的天鹅,白毛红掌,浮于绿水,倒影相映,白鹅戏水的场面,令我回味无穷;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笔下的学童,趁着东风刮起,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让我感到了放风筝时的欢乐;又如“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百无聊赖时用泉水去浇芭蕉,惊得儿童误以为突然下起雨来,诗人无聊时的恶作剧,令我捧腹大笑。小时候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童真。

长大一些后,我又爱上了古诗词中独特优美的意境。在春日暖阳中,我踩着松软温暖的土壤,安静地爬上山坡,享受着“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的惬意,更不愿打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我漫步在烟雨茫茫的西湖旁,感受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体验着“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的朦胧;我登临泰山之巅,领略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体会着岱宗“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傲视一切的雄姿。长大一些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现在,我更喜欢古诗词中含蕴深刻的哲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体会到挫折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失望,同样也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我了解到人需要源源不断地读书,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明白了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实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认识到人生短暂,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现在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哲理。

我努力读懂古诗词,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不同的阅读感受。古诗词,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如滚滚东逝的江水,雄伟壮丽,正一点点地展开在我的面前。我在古诗词中成长,在努力读懂古诗词时,担当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第六篇:爱上古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无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诗词。

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还可在紧张学习的间隙,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当时的唱法现在跃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意味。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

读古典诗词给予人的影响,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读诗词的人也许并不感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诗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有诗云:“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读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的气质之美。

我爱诵读中国的古诗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友情链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