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太难了初一作文怎么写?好优异作文网给您整理了6篇苏东坡,太难了的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篇:苏东坡,太难了】
成长的财富
说起苏东坡,大家的第一印象必定是“豪放”二字。这从他的词中不难发现。但读过林语堂老先生的《苏东坡传》后,我对苏东坡又有了新的认识。
林语堂老先生用了极为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苏东坡的一生。从童年的书海生活到青年出入仕途,到中年的宦海沉浮,再到晚年的迁谪,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东坡的传奇经历。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在他的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的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正确的,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处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的岭南,依旧可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气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解。
他可以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面对政治上的打压迫害,他一笑而过。
他可以是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甚至于不小心讽刺到他人,自己却依然乐在其中。
他可以是个看清世间的哲学家,月光下的的漫步亦可以启迪他的哲理。
他是伟大的书法家,是正义凛然的法官,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不得不被世人所敬佩。宋朝皇帝虽有爱才之心,就连后宫皇太后都欣赏东坡的为人和文彩,但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苏东坡还是屡遭贬官。不过他的一句话说得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好一个“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敢问当今这世间有谁能如苏东坡一般无所畏惧,如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佛教的否定人生能让你坚持本心,不为他人所动摇。
儒家的正视人生能给你面对苦难的勇气,敢于一搏。
道家的简化人生能让你看淡一切,逍遥自在,无为而治。
这些不正是苏东坡为世人所留的巨大财富吗?
【第二篇:苏东坡,太难了】
皓月朗照,一泻千里,清风拂过,枝条交影。
“吁——”车夫突然停下马车, “大人,到密州了。”走下车,望着湛蓝高远的天空,我忽然想起与师尊王安石的争辩,摇头,道不同不相为谋,自求外放,已是三年。
接连几年,我都在忙碌中度过。
公文,案件,圣旨,弄得我头昏脑涨。
哎呀,今天已是中秋节了!
晚上,一轮明月镶嵌在深蓝的夜空,与星宿交相辉映;清光,将庭院中的东西都披上一层银色的轻纱;疏条交蔽,将整院的月光分成了块块银斑,像是一汪汪清水,一切,都如梦似幻。
家人,其乐融融。心头暖流涌过,忧虑与烦恼烟消云散。忽然想起子由,七年不见,他们可好?
回想儿时,那时多好:没有政务烦心,没有政见不合,没有降谪远调,没有勾心斗角,多么无忧无虑!想起那时抹着鼻涕的子由,心好像融成一汪水,弟弟,这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定要好好欣赏啊!想到人间的混乱不堪,天宫的美满幸福,我诗情大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转念一想,人间尽管有那么多艰难坎坷,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豪放洒脱,执着人生才是我本性!想我子瞻,被师尊厌恶,被京城同僚唾骂,但今天,我不是依然活得很好吗?于是我又吟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啊!
凝眸皓月,我再次吟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长向别-时-圆呐?”
啊,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世事难料,一切又非我所能左右,我顿感无力,扼腕长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还好还好,这人间悲欢离合之情,就如这月圆月缺,自古以来难以周全,我还是要笑对人生吧,于是长啸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欢饮一宿,我挥毫泼墨,记下月夜心曲,并添加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口镇中学初三一班 马中骏
【第三篇:苏东坡,太难了】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困难多多,顺途少少!因为他在政途上,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当年王安石变法,苏东坡觉得他太过激进,于是反对他的新法。因此,苏东坡走上了贬谪之路。若干年后,王安石下台了,司马光来了。可是,苏东坡又认为司马光太过保守,反到不如王安石的新法。所以苏东坡又到处说王安石变法又有多好多好……这下又惹恼了司马光。结果苏东坡又再一次被贬官了!
可以说苏东坡的大半生,不是在贬谪之地,就是在前往贬谪之地的路上,可谓是人生坎坷啊!
如果是换做别人,估计早都已经崩溃了,但是苏东坡没有,仍然乐观地面对未知的生活。他每到一个地方,就造福一方。他担任杭州太守,修缮了杭州西湖,并建了一条堤,名为苏堤;他担任惠州太守时,修缮了惠州西湖;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
虽然苏东坡一生很惨很惨,但他从未退缩。他总是抱着乐观的心态,去积极面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不幸!
在他43岁那年,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了。此时的他,心中很迷茫、很惆怅,但是他从未放弃他那颗乐观向上的心。在他被关押牢中的100多天日子里,他从未放弃活下去的信念!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被发配到海南岛。在当时,这是仅比砍头低一等的处罚啊!可是,苏东坡从未自暴自弃,他不忘初心,反而在当地办起学校,供当地的孩子读书……
还有一次,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这期间,苏东坡曾两次驾船游与赤壁之下。在游玩的过程中,他写下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词——《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其中《前赤壁赋》中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更是千古名句,至今流传到今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
在这里,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显现地一览无遗。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虽然苏东坡的一生中,吃得苦比吃的饭还多,但是他抱着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战胜了所有困难!
【第四篇:苏东坡,太难了】
苏东坡,这个家喻户晓的大文豪让无数后人崇敬和偏爱。就连我这样不热衷于文人诗作的也都对他情有独钟。
然而不同于常人,一开始吸引我的并不是苏东坡的诗作,而是他的人格魅力。苏东坡一生坎坷,他因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落了个“元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并没有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而他却没有因此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而是依旧热爱着生活,乐观于人生,用豁达的心去面对人生的风雨,看淡得失进退,这种超脱让我为之倾倒。
方方也有一篇《喜欢苏东坡》,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文化史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须拔起,那么整个中国的文化史都会因此而失重。
于是带着好奇和虔诚,我开始重新品味苏东坡的诗作,读完之后对苏东坡更生几分敬意。为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洒脱折服;为他“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深情折服;为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追求折服……历史上最具有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而将庐山写的最有韵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湖是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是中秋节,将中秋节写的最有影响的是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东坡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他在文学上却留下一座高峰。他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他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更是宝贵:他一戏墨,就有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了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有了东坡肉、东坡饼各类佳肴;他一穿戴,就有了东坡帽、东坡屐在民间流传……如此等等,似乎苏东坡只要一动弹,就在历史上留下一抹色彩。时光在飞逝,却带不走他的诗作和精神,他的诗作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绵延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
喜欢苏东坡,但是同为女子,我却没有方方“来生便嫁苏东坡”的豪情。到是期许在某一天的梦里,我坐在湖边洗衣,一抬眼便看到一袭青衫的他,在湖边的亭中与众人吟诗饮酒。酒席一散,我们依旧只是彼此的过客。足矣。
【第五篇:苏东坡,太难了】
寄一叶扁舟,捋一轮明月,载一船星辉,品一壶美酒,我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执着而坚定地仰望着那位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的苏东坡。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是个豪情万丈的人,他少年时受到父亲苏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为大志。她的才情,被欧阳修所赏识,于是开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可好景不久,噩运奔腾而来,因与王安石的意见不和而自愿流放杭州。苏东坡是个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会明白官场的凶险。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动荡的社会,他想要拯救却有心无力。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丽的西湖是否给了他答案?
苏东坡对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绵绵。仕途受挫后老天爷似乎还要给苏东坡一个无情的打击,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双重的打击让苏东坡疲惫不堪,倒不出心酸与凄苦惟有泪千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悲恸的悼词穿透纸背,化为无形的泪与思念。他在梦中,似乎看到了小轩窗,美丽的妻子正在梳妆打扮。
苏东坡还是个重手足之情的人,特别是对弟弟苏辙。被贬黄州期间,七年未见弟弟,只能对月饮酒吟诗,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与美好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豁达的东坡只好但愿人长久,长里共婵娟。孤独的苏东坡,何时才能与子由举杯邀明月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
提起苏东坡,就不得不提黄州。因为黄州是苏东坡的转折站,突围城,炼功房。当年,经历惨痛的“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作为一名罪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满身污水,伤痕累累地来到了黄州,这个注定要与苏东坡产生千古对话的地方。
失意苦闷得苏东坡终于在此体会到了人性的苍凉。平生好友面对东坡情真意切的信时竟无一人答之。陪伴他的,只有清冷的残月、冰凉的寒枝和“寂寞沙洲冷”的凄苦心境。
然而,苏东坡怎肯向现实低头成儒夫?他收起了官场的尖利,洗去了人生的喧啸,寻找无言的山水对话千古的文人。一蓑烟雨,一双芒鞋,一柱竹杖,便可吟啸且徐行。面对如此的大起大落,又有几人能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与无情”呢?
与其说黄州是苏东坡沉寂的安身之处,不如说是他的起点。在这里,苏东坡开垦耕作,游山赏月,原始的气息慢慢使它变得成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这种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茫,是宽阔而不腻耳的音响,温和隽久,纯净自然。于是,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三赤壁”产生,留给人们“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超脱淡然。
人们常常同情与苏东坡的悲苦遭遇,可正是这些磨难成全了一代才子。人们会铭记那位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苏东坡,却很少记得那位在宦海浮沉的文忠公。
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的起伏跌落让苏东坡渐渐变得豁达脱俗,养成了“自适其乐,忘得失,齐生死”人生观。儒家使他安得其命,道家使他顺其自然,佛家给予了他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苏东坡,仍然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淡然地面对荣辱得失,生死无常。
苏东坡经历了入世、出世、忘世到遗世,愈老愈熟。“江海寄余生”式的洒脱,也只有天真勇敢的苏东坡能做到吧。
醉笑陪公三万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却不曾被历史的泥沙掩埋,而是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榜样与楷模。我钦佩苏东坡“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写作风采,更敬佩他的豪迈、豁达、超脱与真诚。我虔诚地拜读苏东坡的遗墨,细致地品味苏东坡的人性魅力,苏东坡教会了我笑傲人生!
【第六篇:苏东坡,太难了】
说到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家一定先会想到文豪、诗人之类的词吧。而我心里最先想到的,却是人生赢家一词。
一堂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准备给我们观看苏东坡的纪录片。
苏东坡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个诗人吗!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实在也是没事可做,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看。
一阵凄凉的笛声如同风一般从宁静的江水上拂过,苏东坡和朋友们坐在江上的小舟里,望着挂在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听着那阵阵凄凉的笛声。
吹奏笛子的人正是苏东坡的一位友人。听着笛声的苏东坡便不解的问友人为何吹得如此凄凉,友人有些伤感的说道:“人都会有生老病死。等我们死了,就再也看不到这月光下如画的风景了。”
面对友人的回答,苏东坡却坚定的说:“与其现在抱怨人生苦恼,不如现在再多看看这江山明月。活着的时候看够了,死了也就不留遗憾了!”
影片结束了,苏东坡在月光下说的话却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转眼间,一星期过去了。周末,妈妈带我去农场玩,我一直很不高兴。炎热的太阳像火球一样不断的烤着我的脸,喂马的时候还不小心踩了一点马粪。整个世界仿佛在和我作对,连太阳也咧着嘴对我坏笑。
这时,我却想到了苏东坡。恍惚之间,他好像笑着又说了一遍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所说的话。是啊,抱怨人生的苦恼不如好好享受人生。鞋子脏了可以再买一双更漂亮的鞋,天气太热也可以买冰激凌吃。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笑了。
真正的生命不是在于它的长度,而是在于它的宽度。幸福,也往往很简单。